[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90678.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6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秦赢赢;吴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博迈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6 | 分类号: | B01D29/56;B01D29/60;A61M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朱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装置 具有 多层 复合 纳米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方设置有气囊顶盖,所述气囊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气囊顶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顶盖下表面通过通管连接有单向阀A,所述气囊顶盖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位于单向阀A的一侧且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液瓶顶盖,所述集液瓶顶盖卡接有集液瓶,所述连通管延伸至集液瓶内的部分连接有单向阀B,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微米过滤层、过滤袋以及气囊等设计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领域,尤其涉及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人体腹腔的积液需要通过负压引流来清除,这些积液中的成分往往包含有动过手术后留下的组织碎屑、血红细胞以及主要由水和蛋白分子组成的黏液,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对后续的病理学诊断带来不小的麻烦,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中的过滤装置并不能够将这些主要的成分分离开来,另外,部分的负压引流装置要手动按压才能产生负压,医护人员此时还需要将引流管插入相应位置,往往手忙脚乱,且一些负压引流装置在内外气压平衡时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患者又不知情,导致引流中断,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针对这些缺陷,现可设计一种新型结构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负压引流装置中具有多层复合材纳米级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方设置有气囊顶盖,所述气囊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气囊顶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顶盖下表面通过通管连接有单向阀A,所述气囊顶盖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位于单向阀A的一侧且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有集液瓶顶盖,所述集液瓶顶盖卡接有集液瓶,所述连通管延伸至集液瓶内的部分连接有单向阀B,所述连通管一侧位置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延伸至集液瓶内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C,所述引流管延伸至集液瓶内的侧壁连接有过滤袋,所述引流管位于集液瓶外的侧壁位置安装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内部设置有微米过滤层,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齿条,所述左侧的齿条位于右侧的齿条上方,所述左侧的齿条通过横杆与气囊顶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的齿条侧壁设置有延伸至箱体外表面的横杆,所述横杆侧壁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踩踏板。
优选的,所述右侧的齿条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均为电性连接;患者在引流时,往往自己难以察觉到装置内外气压平衡,引流中止,因此在凹槽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当气压平衡时,气囊恢复原样,左侧齿条上升,右侧齿条下降,触动压力传感器,从而带动控制模块启动报警器,发出声音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
优选的,所述微米过滤层12的孔径在100微米至300微米,所述过滤袋15为多层复合纳米材质,所述过滤袋15的孔径为70纳米至200纳米;细胞的大小通常为3到30微米,蛋白分子的大小通常为1到100纳米,一次过滤能够让组织碎屑等较大杂质停留在过滤盒内部,二次过滤则能够将血红细胞等细胞停留在过滤袋内部,而将剩余的黏液部分沉积在集液瓶内部,这样一来便方便于后续的病理学上的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博迈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博迈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0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面板的自动除尘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体液检测杂质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