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98504.4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3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0 | 分类号: | F24T10/1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7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水下 热交换器 | ||
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涉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热交换器。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由主管、支管、支撑架组成,其特征是:主管分为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主管下部都预留多路支管接口;支管盘绕成螺旋状卡滞在支撑架上,支管一端与进水主管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主管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该实用新型能够设置于井下,交换水中的基础温度,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基础温度源,交换面积大,置换效率高。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悬浮式水源热泵机组能够悬浮在井下水面上运行,运行一个冬季,在井下置换出大量热量,但同时在井底会形成巨大的冷域,冷域中的环境温度很低,夏季来临可以置换出来用于室内制冷。公司针对该种情况曾设计了双螺旋井用热交换器(201611223801X),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现其管径恒定,热交换效果并不适应于直接热量交换,效果一般;要想有更好的热交换效果,最好能增加交换管面积,且易于装配。因此必须设计开发新型的水下热交换器以适应现行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以上所需,特设计这种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就是设置主管和支管增加热交换面积,同时敷设卡滞式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由主管、支管、支撑架组成,其特征是:主管分为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主管下部都预留多路支管接口;支管盘绕成螺旋状卡滞在支撑架上,支管一端与进水主管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主管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
如上所述,支管盘绕在支撑架上,呈内外螺旋状固定分布。
如上所述,支撑架呈长条板状,两侧均匀预留卡滞孔;支管能够固定卡滞在卡滞孔中。
如上所述,支撑架一侧预留母槽,母槽能够啮合另一根支撑架的相对一侧;多根支撑架能够相互拼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支撑架上部与主管下端固定连接。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能够设置于井下,交换水中的基础温度,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基础温度源,交换面积大,置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2是该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是该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正视图。
附图4是该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中 1 主管 11 进水主管 12 出水主管 2 支管 3 支撑架 31 卡滞孔32 母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由主管1、支管2、支撑架3组成,其特征是:主管1分为进水主管11和出水主管12,主管1下部都预留多路支管接口;支管2盘绕成螺旋状卡滞在支撑架3上,支管2一端与进水主管11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主管12下端的支管接口连接。支管2盘绕在支撑架3上,呈内外螺旋状固定分布。
组合式水下热交换器置入井下的地下水内,进水主管11和出水主管12导出井外并与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连接,或者直接导入室内利用终端。循环介质由进水主管11进入,再经过多路支管2进入出水主管12;通过盘绕狭长的支管2交换井下的基础温度,由循环介质携带到地上的蒸发器或利用终端得以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8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