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99087.5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3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炯;王勇;余庆利;孙朝;代江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强弱 一体化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的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旋钮与指示灯组,在操作旋钮与指示灯组下方的柜体面板上还设置有触摸屏,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变压器、断路器、控制器、电能计量表与接线排,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力线缆相连接,该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通过所述变压器降压后经断路器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组与所述操作旋钮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电能计量表相连,所述控制器还通过物联网适配器与接线排相连。能够有效降低造成成本,节省占地空间,实现开放化、集成化、高智能化的电气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也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到现在的智能化阶段。而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若因此基于物联网实现建筑物电气设备的控制,将使得建筑物的电气控制更加智能化。
然而,现有建筑物电气控制设备通常情况下执行模块为强电,控制模块为弱电;传统控制系统的强电和弱电相互独立的,分别设计实施;造成成本高,占空间多,施工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维护困难等局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装置,通过将受控设备的配电、强电控制与物联网控制集成在一个配电柜中,能够有效降低造成成本,节省占地空间,实现开放化、集成化、高度智能化的电气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的面板上设置有操作旋钮与指示灯组,在操作旋钮与指示灯组下方的柜体面板上还设置有触摸屏,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变压器、断路器、控制器、电能计量表与接线排,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力线缆相连接,该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通过所述变压器降压后经断路器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组与所述操作旋钮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组分别连接至所述指示灯组,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触摸屏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电能计量表相连,所述控制器还通过物联网适配器与接线排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组通过物联网适配器采集弱电设备和强电设备的受控状态,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组通过物联网适配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弱电设备和强电设备,所述控制器还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有本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器还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至云服务器,实现与远程控制终端的通讯互联。
进一步的,在所述柜体内通过屏蔽材料形成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与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与第三安装腔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固定所述电源模块、断路器与变压器,在所述第二安装腔设置所述控制器与电能计量表,在所述第三安装腔设置所述接线排。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安装腔还设置有零线接线排与漏电保护线。
进一步的,在所述物联网适配器与接线排之间还设置有接触器与过热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采用PLC,所述接触器采用LC1D25M7交流接触器,所述触摸屏采用HMI-X100液晶面板,所述变压器采用EIO-FS1000-220V/24V-C环形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通过将受控设备的配电、强电控制与物联网控制集成在一个配电柜中,对于建筑机电设备(如暖通设备、风机水泵等),实现就地控制、远程控制,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的强电和弱电相互独立的存在的造成成本高、占空间多、施工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维护困难等缺陷;
2、解决了配电,强电、物联网设备匹配问题,实现了开放化、集成化、高度智能化、高可靠性的电气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9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木板材表面毛刺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烧结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