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01524.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明;王康;王奎红;邓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6814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检测结构两端的除尘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套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上的磁感线圈;所述除尘结构包括第二套筒和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内筒壁上的毛刷;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套筒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套筒内的两个间隔分布的滚筒。本实用新型线路检测装置可避免工作人员持续高空作业,同时提高线路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作为把发电厂、变电所和用户连接起来的一种输送电力装置,它的检测维修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它用以传导电流的导线是用绝缘子和金具架设在杆塔上的,所以检测时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处于持续高空作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得到很大的保障,同时人工攀爬检测耗时较长,降低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避免工作人员持续高空作业,且提高线路检测效率的一种线路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结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检测结构两端的除尘结构和导向结构;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套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上的磁感线圈;
所述除尘结构包括第二套筒和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内筒壁上的毛刷;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三套筒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套筒内的两个间隔分布的滚筒。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筒壁上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外筒壁上开设有储尘槽,所述第二套筒的外筒壁上铰接有用于开关所述储尘槽的槽盖,所述槽盖的内侧面设有储尘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筒壁上多个与所述储尘槽连通的穿透孔。
进一步的,所述槽盖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储尘槽的一侧槽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槽盖的外壁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套筒上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滚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套筒的外筒壁上开有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相连成一个筒整体,所述筒整体由两个半筒组成,两个所述半筒的一侧之间通过铰链铰接相连,两个安装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半筒的另一侧,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用于与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相连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呈沙漏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线路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检测结构,除尘结构和导向结构,三种结构相互连接又各司其职,检测结构设有磁感线圈,用于检测线路电流是否正常,同时检测结构内还设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然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磁感线圈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地面接收数据人员,这样避免了人工高空作业,除尘结构内壁上种植有毛刷,由于线路长时间裸露在外,难免堆积有泥灰,增加检测误差,毛刷可以很好的解决泥灰问题,增加检测准确性,导向结构中设有滚筒,滚筒可以卡接在线路上,当滚筒滚动时整个装置会随着线路移动,这样较少的使用人工移动检测,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的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时间,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路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15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喷涂用旋转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改变长度的自攻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