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03288.8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0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曹长春;黄加胜;徐明全;谭锐;李文龙;付建伟;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庆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6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鸿知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0 | 代理人: | 高小改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散热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两侧均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锂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呈四角分布的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导热板且通过螺栓紧固,所述导热板的一侧与锂电池相紧贴,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锂电池的两侧安装散热风扇,能够加快锂电池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实现风冷散热;通过在锂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安装导热板,锂电池的热量由导热板和散热片发散至空气中,提高了锂电池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其使用性能,避免热量堆积而引发短路和爆炸,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组成,正负极浸润在电解液中,锂离子以电解液为介质在正负极之间运动,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目前锂离子电池发展较为迅速,已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汽车上的锂电池体积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热量,仅仅依靠本身的散热,热量发散速度较慢,热量的堆积会影响锂电池的使用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短路和爆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两侧均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锂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呈四角分布的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导热板且通过螺栓紧固,所述导热板的一侧与锂电池相紧贴,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散热风扇的两侧均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定位槽紧密插接且通过螺钉紧固。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散热风扇靠近锂电池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垫环,所述橡胶垫环的另一侧与锂电池的外壁相紧贴,且位于通风孔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直角码形状,所述导热板的四角分别与四个固定块的内直角相紧贴,螺栓螺纹套接在固定块的两个直角边上,螺栓的尖端延伸至固定块的内直角且压盖在导热板的外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和散热片均为铜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散热型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锂电池的两侧安装固定板和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与锂电池两侧的通风孔相连通,能够加快锂电池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实现风冷散热;通过在锂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安装固定块,利用螺栓将导热板紧贴在锂电池的表面,使得锂电池的热量能够被导热板传导至外界,再由散热片发散至空气中,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其使用性能,避免热量堆积而引发短路和爆炸,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锂电池;2、固定板;3、散热风扇;4、固定块;5、导热板;6、散热片;7、定位板;8、橡胶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庆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庆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3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