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04901.8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原合金(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9/0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箱式 铜合金 淬火 吊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第二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一侧焊接有连杆;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二气缸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使其进入箱式炉内,配合第二固定块将铜合金拉出至第二固定板上,控制第一气缸收缩,配合第三销轴拉动第一滑块在第二滑轨内滑动,使第二固定板倾斜,使铜合金从第二固定板上滑落,使本装置可以快速将铜合金取出并与本装置脱离进行淬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合金淬火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铜合金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箱式炉又名马弗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炉后配有可控烟囱,适用于煤炭、焦化产品、化工原料的化学分析,可用于电力、煤炭、造纸、石化、水泥、农牧、医药科研、教学等行业和部门,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现有的铜合金的热处理是将铜合金与吊装装置连接,通过预计移动过程的降温幅度,在金属加热时故意提高,移动后也能保证淬火的温度,该种方式对淬火温度难以进行控制,对于品质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将铜合金快速取出进行淬火,为此,提出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炉铜合金淬火用吊装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焊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第二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一侧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通过第四销轴铰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粘接有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两侧安装有两个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与第三固定板焊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粘接有第一隔热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一侧焊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三限位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焊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一侧与第一壳体焊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焊接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固定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握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原合金(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贝原合金(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04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毛刺用中型工件翻转台
- 下一篇:一种拉延模具导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