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12812.8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1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红;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傅剑涛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血针,涉及血液标本采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护更加可靠的采血针。采血针包括针体和持针器,持针器与针体连接,针体包括露出持针器的穿刺针;还包括保护套和定位柱;保护套包括穿刺针套和与穿刺针套连接的持针器套,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上,持针器套套在持针器上并与持针器配合;持针器套上具有引导槽,引导槽包括轴向导向槽和位于轴向导向槽两端的两个横向定位槽,横向定位槽与轴向导向槽的衔接处的槽宽小于定位柱直径且能够被撑开;定位柱位于引导槽内并与引导槽配合,定位柱与持针器连接;当定位柱位于前方的横向定位槽内时,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后端;当定位柱位于后方的横向定位槽内时,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前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标本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血针。
背景技术
采血针是用于采集血液标本的针具,一端刺入人体血管,另一端连接采血管,将血液导入采血管。
目前临床使用的采血针有三种形式,均包括穿刺针和采血管连接针。第一种在穿刺针和采血管连接针之间具有血液管,如ZL201720067536.4公开的采血针。第二种同样在穿刺针和采血管连接针之间具有血液管,并在采血管连接针上连接持针器,便于手持同时采血管与采血管连接针连接也更加安全,如ZL201821509818.7公开的采血针。第三种如图1所示,省去了采血管,穿刺针和采血管连接针直接连成一体并连接持针器,ZL201020150650.1也公开了这样的采血针。本实用新型针对第三种采血针进行改进。
常规采血针未使用时,穿刺针上套有针帽,能够防刺伤。而使用后,为了防回套刺伤,不应回套针帽,使得使用后的采血针难以防刺伤,在采血针使用后丢弃及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刺伤。
ZL201020150650.1公开的采血针设置了护套,护套实际相当于与持针器铰接。采血针使用时,护套可旋转打开;使用后,可将护套旋转回套在穿刺针上,回套较安全,回套后护套也可重新防刺伤。但该采血针也有如下缺点:1、护套打开后仍位于穿刺针旁边,对穿刺针刺入血管有所影响;2、护套被触碰后,容易打开,从而失去保护效果,因此防护可靠性较差;若是通过一些设置使护套不易打开,则采血针使用需要打开护套时,又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护更加可靠的采血针。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血针包括针体和持针器,持针器与针体连接,针体包括露出持针器的穿刺针;还包括保护套和定位柱;保护套包括穿刺针套和与穿刺针套连接的持针器套,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上,持针器套套在持针器上并与持针器配合;持针器套上具有引导槽,引导槽包括轴向导向槽和位于轴向导向槽两端的两个横向定位槽,横向定位槽与轴向导向槽的衔接处的槽宽小于定位柱直径且能够被撑开;定位柱位于引导槽内并与引导槽配合,定位柱与持针器连接;当定位柱位于前方的横向定位槽内时,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后端;当定位柱位于后方的横向定位槽内时,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前端。
进一步的是:持针器套上具有变形槽,变形槽与横向定位槽与轴向导向槽的衔接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是:持针器套透明,持针器套上具有镂空孔。
进一步的是:定位柱与持针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2所示,定位柱位于前方的横向定位槽内时,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后端,持针器套套在持针器上,保护套对于穿刺针穿刺毫无影响。
2、本实用新型使用后,手持保护套并旋转,定位柱撑开横向定位槽与轴向导向槽的衔接处进入轴向导向槽。然后前移保护套至定位柱位于轴向导向槽后端。然后旋转保护套,定位柱撑开横向定位槽与轴向导向槽的衔接处进入后方横向定位槽。此时如图3所示,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前端,起到了防护作用,可防止针刺伤。由于横向定位槽与定位柱配合定位,保护套受轴向向后的力不会回退;由于穿刺针套套在穿刺针的前端,持针器套仍套在持针器上,保护套受径向力也不会离开穿刺针。因此保护套具有很高的防护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2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