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17190.8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梅海粟;邓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陆迪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领航高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5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泄漏 检测 装置 | ||
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环,传感光纤,参考光纤,返回光纤,激光源,探测器,信号转换器,中控模块,固定环紧扣在待测管道表面,并穿过待测管道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上的通孔与传振头连接,传感光纤穿过传振头,并分别与激光源和探测器连接,参考光纤分别与激光源和探测器连接,返回光纤分别与探测器和信号转换器连接,中控模块分别与激光源和信号转换器电连接。待测管道上设有固定环与传振头相连构成的传振结构,可将管道因泄漏产生的振动间接传递至光纤检测构件上,避免介质热传导带来的测量结果误差,同时,光纤在未与管道直接接触的条件下也可有效获取管道上产生的振动信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纤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输送管道状态的监测当中,目前常见的管道光纤检测主要以分布式振动传感检测和分布式温度传感检测为主,而在分布式振动传感检测当中,光纤检测机构通过感应管道产生的振动以检测管道壁上是否存在漏洞,此类检测光纤往往采用与管壁直接接触的铺设方式,在检测对象是具有一定温度的介质管道时,光纤的传导性质容易受到管道内部介质热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使检测光纤与待测管道保持间接接触,避免介质温度引起的测量结果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环,传感光纤,参考光纤,返回光纤,激光源,探测器,信号转换器,中控模块;所述固定环紧扣在待测管道表面,并穿过待测管道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上的通孔与传振头相连接;所述传感光纤穿过所述传振头,并分别与所述激光源和所述探测器相连接;所述参考光纤分别与所述激光源和所述探测器相连接;所述返回光纤分别与探测器和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中控模块分别与激光源和信号转换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源和探测器均整合内置有耦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光纤和参考光纤均分别与激光源和探测器中内置的耦合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光纤与参考光纤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与传振头及其连接部分的材料构成均为硬质隔热材料。
进一步的,相邻两固定环在待测管道上的距离为20m。
进一步的,传感光纤,参考光纤,返回光纤为单模光纤。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待测管道上设有固定环与传振头相连构成的传振结构,可将管道因泄漏产生的振动间接传递至光纤检测构件上,无需检测光纤与待测管道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介质热传导带来的测量结果误差,同时,传振方式为硬质材料刚性传振,使得光纤在未与管道直接接触的条件下也可全面获取管道上产生的振动信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待测管道,2保温层,3固定环,4传振头,5传感光纤,6参考光纤,7返回光纤,8激光源,9探测器,10信号解码器,11中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陆迪盛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陆迪盛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7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可折叠座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方便安装布线的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