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17902.6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3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苑亚;杨鲁伟;董建;魏娟;李博;金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0;F26B21/02;F26B21/06;F26B25/00;F26B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干燥 并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机室和多个干燥器,多个干燥器通过第一隔板隔开,干燥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干燥室、回风室和缓冲室,在干燥室和回风室之间设置第二隔板,且在第二隔板的两端形成连通于干燥室和回风室的回风道,在回风室内沿其横截面设置循环风机以及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回风室和缓冲室通过第三隔板隔开,并在第三隔板上设置回风阀和排风阀,在缓冲室还设置新风阀;各个干燥器的缓冲室与主机室并联连接;在主机室设置排湿阀。本实用新型多个干燥器并联连接在主机室,实现闭路式循环和半开式循环的耦合干燥运行模式,使得各个干燥室内的物料干燥均匀,提高了干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干燥加工过程,传统干燥系统排出大量的废气,废气含有大量的废热,这导致干燥系统的能效偏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热泵系统可以回收干燥过程的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且其具有低能耗、温湿度控制精度高、高干燥效率等优势。因此,热泵干燥技术在干燥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现有技术披露了一种蓄热式热泵干燥系统(申请号:201610607496.8),其采用了类似的平行送风方式的干燥器,该专利提出了蓄热装置来缓冲在干燥过程废热的回收利用,但对干燥室内物料干燥均匀性未作考虑,导致干燥室尾部的物料相对不易干燥,这样相对延长了整个干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燥室尾部的物料不易干燥,延长了干燥周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包括:主机室和多个干燥器,多个所述干燥器通过第一隔板隔开;其中,
所述干燥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干燥室、回风室和缓冲室,在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回风室之间设置第二隔板,且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形成连通于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回风室的回风道,在所述回风室内沿其横截面设置循环风机以及热泵机组的冷凝器,所述回风室和所述缓冲室通过第三隔板隔开,并在所述第三隔板上设置回风阀和排风阀,在所述缓冲室还设置新风阀;
各个所述干燥器的所述缓冲室与所述主机室并联连接;
在所述主机室设置排湿阀。
其中,所述循环风机为正反转风机。
其中,在所述回风道内设置有分流结构。
其中,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多层半径不同的弧形引流板,所述弧形引流板的一端通向所述干燥室,另一端通向所述回风室。
其中,还包括第四隔板,所述回风阀和所述排风阀至少设置两组,所述第四隔板设置于所述缓冲室内并将所述缓冲室分隔成为回风侧和排风侧,所述回风阀设置于所述回风侧,所述排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侧。
其中,还包括排风道,所述排风道连接于所述排风侧与所述主机室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三隔板且临近于所述回风室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板,且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第三隔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其中,在所述主机室内设置蓄热材料。
其中,还包括进料门和检查门,所述进料门设置于所述干燥器且位于相对于所述主机室的另外一侧,所述检查门设置于所述主机室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热泵干燥并联系统,在干燥器内通过隔板分成干燥室、回风室和缓冲室,多个干燥器并联连接在主机室,通过各个风阀的启闭可实现闭路式循环和半开式循环的耦合干燥运行模式,避免了废热的排放回收利用以及系统的能耗分布不均的问题,使得各个干燥室内的物料干燥均匀,提高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17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刹车线配件生产用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井下煤仓下口放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