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六方形压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1104.0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聪;武锦涛;朱建康;刘跃锋;郭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栗改 |
地址: | 4566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方形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精度六方形压接模具,用以解决仿形压接模具难以设计、功能单一、投资成本高以及一模多用的六方压接模具在三个方向上尺寸一致性差、精度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模架组件,所述模架组件上分别设有上模和下模,且上模的下部设有上模刀组,下模的上部设有下模刀组,上模刀组和下模刀组均与闭式端子相匹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制端子、管式端子等闭式端子的压接,压接精度高,能够一模多用,且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设计,降低投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端子压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六方形压接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压接模具是通过将六边形近似平分在上、下模上做仿形,通过上、下模的合模实现闭式端子的六边形压接。这种压接形式在设计之前由于得不到端子压接后的真实压缩量,仅靠经验设计,往往一次很难设计成功,需要多次修正设计;同时,由于端子和电线很难做到精确匹配,有时候电线太细,压接的时候如果想保证剖面没间隙,上、下模难以设计,会在压接后的端子左右两侧形成毛刺影响压接性能;而且这种压接形式由于是仿形加工的,只能做到一对一压接,不能实现一模多用,投资成本高。近年来市面上也有一模多用的六方压接模具问世,但存在六个面三个方向上尺寸一致性差,精度低,不能很好地代替传统压接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仿形压接模具难以设计、功能单一、投资成本高以及一模多用的六方压接模具在三个方向上尺寸一致性差、精度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精度六方形压接模具,适用于车制端子、管式端子等闭式端子的压接,压接精度高,能够一模多用,且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设计,降低投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六方形压接模具,包括模架组件,所述模架组件上分别设有上模和下模,且上模的下部设有上模刀组,下模的上部设有下模刀组,上模刀组和下模刀组均与闭式端子相匹配。
所述模架组件包括底座和支架,支架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支架的两侧均设有卡槽,上模和下模均设置在支架上,且上模和下模的两侧均卡固在卡槽内;所述支架上开设有与闭式端子相匹配的穿孔。
所述上模刀组包括上模一刀和上模二刀,上模上分别开设有与上模一刀、上模二刀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上模一刀和上模二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内,上模二刀的下端与上模一刀相连接,上模一刀的下端与下模相连接。
所述下模刀组包括下模一刀和下模二刀,下模上分别开设有与下模一刀、下模二刀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下模一刀和下模二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内,下模二刀的上端与下模一刀相连接,下模一刀的上端与上模相连接。
所述上模一刀、上模二刀、下模一刀和下模二刀均为直角梯形结构,且上模二刀的斜面抵在上模一刀的斜面上,下模二刀的斜面抵在下模一刀的斜面上;所述上模的下端设有与下模一刀相匹配的第一斜面,下模的上端设有与上模一刀相匹配的第二斜面,下模一刀的斜面抵在上模的第一斜面上,上模一刀的斜面抵在下模的第二斜面上;所述上模一刀、上模二刀、下模一刀、下模二刀、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形成与闭式端子相匹配的六方压接孔,且六方压接孔与支架上的穿孔相对应。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分别与上模一刀、上模二刀、下模一刀和下模二刀相匹配。
所述上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前固定板和上后固定板,下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前固定板和下后固定板,且上后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上模二刀的第一斜槽,下后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下模二刀的第二斜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1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立式缠带机
- 下一篇:一种视频监控用目标检测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