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1710.2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栋;范欣;于洋;方长健;范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港赢科人工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安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撞梁,防撞梁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杠,防撞梁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第一缓冲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连接板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柱,第一减震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底部设置滑动槽,缓冲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柱,缓冲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柱,第二缓冲柱和第二减震柱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防撞梁防撞效果较差,发生意外的情况易发生较严重的事故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也成了人们出门的基本代步工具,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而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在不断发生着,从而影响着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经济,而汽车的防撞性能决定着汽车的安全性能,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无人驾驶汽车使用激光测距仪、雷达、传感器等进行正常驾驶,从而避免撞击到前方的障碍区(如车辆),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防撞梁防撞效果较差,发生意外的情况易发生较严重的事故,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安全防撞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杠,所述防撞梁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柱,所述第一减震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底部设置滑动槽,所述缓冲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柱,所述缓冲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二缓冲柱和第二减震柱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四组,所述连接柱分别对称安装在防撞梁一侧,所述防撞梁通过连接柱与防撞杠固定连接,且所述防撞杠表面涂有反光警戒条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梁内固定安装有条形连接块,所述条形连接块设置有若干,所述条形连接块之间腔内设置有吸音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柱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一减震柱固定安装在防撞梁一侧,且所述第一减震柱对称在防撞梁背面四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柱设置有三组,所述三组第一缓冲柱外侧两组呈八字形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缓冲柱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顶端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两组,所述固定条固定安装在滑动槽内,所述缓冲板通过固定条与底座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缓冲柱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缓冲柱分别对称安装在缓冲板四角,且所述第二缓冲柱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柱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第二减震柱两端别与固定板和缓冲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港赢科人工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港赢科人工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1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