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1812.4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琳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冯姣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陇***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包括球囊和吸管;所述球囊下端与所述吸管上端连通,球囊上端设有气孔和膜片;所述膜片覆盖于所述气孔上,且膜片仅局部与球囊连接;所述吸管呈z形,所述吸管下端设有滴液口;所述吸管外壁位于所述滴液口上端套设有棉团;所述棉团下端套设有漏斗状的隔离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球囊和吸管吸取定量的药液后挤出至耳道内,实现对药量的控制;吸管从药瓶吸药液时,棉团上可携带少量药液,随着吸管伸入耳道,棉团可清理耳道内的耵聍,并且当药液过量时,棉团也可吸收多余的药液,实现对患处药量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给病人进行耳道疾病治疗时,经常需要向耳道内滴加药液,现有的耳道用药液瓶(或称药瓶)通常在瓶口设置有滴液口,挤压药液瓶即可将瓶内的药液挤出并从滴液口滴出至耳道内。但这种方式存在的缺陷是:直接挤压药液瓶无法控制给药量,滴液口无法伸入耳道内,药液到达病患处的过程中有损耗,部分药液被耳道内的耵聍吸收,导致病患处实际药量与挤压的药量有偏差;治疗护理期间,药液瓶反复使用,滴液口易感染细菌。虽然市场上部分新型的耳道给药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给药量,但结构都过于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耳道护理给药量不宜控制,给药装置结构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给药量易控制,一次性使用无菌的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包括球囊和吸管;所述球囊下端与所述吸管上端连通,球囊上端设有气孔和膜片;所述膜片覆盖于所述气孔上,且膜片仅局部与球囊连接;所述吸管呈z形,所述吸管下端设有滴液口;所述吸管外壁位于所述滴液口上端套设有棉团;所述棉团下端套设有漏斗状的隔离罩。
进一步,所述隔离罩为软橡胶罩,且其外径小于所述棉团的外径;所述隔离罩下端与所述吸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棉团有多层并层叠布置,相邻的两层棉团之间设有一层无纺布隔开。
进一步,所述球囊上还连通有加药口。
进一步,所述吸管的与所述棉团配合的外壁设有凹陷部。
进一步,所述球囊和/或吸管上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球囊和吸管吸取定量的药液后挤出至耳道内,实现对药量的控制;吸管从药瓶吸药液时,棉团上可携带少量药液,随着吸管伸入耳道,棉团可清理耳道内的耵聍,并且当药液过量时,棉团也可吸收多余的药液,实现对患处药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给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吸管下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棉团拆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多层棉团平铺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球囊1、吸管2、气孔3、膜片4、滴液口5、棉团6、隔离罩7、无纺布8、凹陷部9、加药口10、刻度线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琳,未经朱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1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位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桩钻头用动力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