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髓术中双手抱头上肢体保护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2241.6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2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汤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B9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田春龙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髓 双手 抱头 肢体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脊髓术中双手抱头上肢体保护架,包括:支架;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支架的下方;护头机构,护头机构设置固定板的上方;双手托杆,双手托杆设置在支架的上段两侧;肘关节保护装置,肘关节保护装置设置在支架的下段两侧;患者能够通过护头机构对头部后侧进行支撑和保护,支架对双上肢进行支撑和保护,防止手臂或医用设备与患者面部接触造成压伤,提高在介入手术中肢体的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肘关节保护装置给双臂及肘关节提供支撑和保护,双手托杆给双手提供支持力,进而减少了肘关节及腕部的压伤,避免了脊髓介入手术中长时间抱头引起双上肢麻木酸胀及臂丛神经的损伤,填补了脊髓介入手术患者抱头保护支架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脊髓术中双手抱头上肢体保护架。
背景技术
脊髓介入治疗在局麻或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固定患者的双上肢,需要患者抬起双臂或做抱头状,避免双侧肢体在DSA下显影,影畸形团血管分析。目前,手术中为了固定患者双上肢置于额头部位,多采用在患者的肩背下方垫肩枕、颈部下方垫颈枕、双手用绷带固定的方式进行手术;而在全麻手术中,因为患者必须采用抱头的姿势,手肘和双手没有支撑,容易产生双臂疲劳,在全麻的状态下容易压伤面部、肘部或腕部,过度上举或长时间抱头引起肢体疲劳,甚至会造成臂丛神经的损伤,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设计一种脊髓介入术中抱头状态下对患者的双臂提供支撑,结构简单能够依据不同的患者体型做出相应调整,且保证手术视野良好的脊髓术中双手抱头上肢体保护架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脊髓术中双手抱头上肢体保护架,包括:
支架;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两侧面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护头机构,所述护头机构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上方;
双手托杆,所述双手托杆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上段两侧;
肘关节保护装置,所述肘关节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段两侧;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段,且靠近所述肘关节保护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护头机构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表面设置有三个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护头机构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护头机构包括第一软垫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软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一软垫上设置有与患者头部相配合的曲面凹槽,所述气缸与所述底板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肘关节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杆、套筒、连接柄、第二底板、第二软垫;
优选的是,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柄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柄的末端,所述第二软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内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伸缩杆、内伸缩杆,所述内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外伸缩杆内,所述内伸缩杆能够从所述外伸缩杆的开口处伸出,所述外伸缩杆与所述支架的下段连接,所述内伸缩杆与所述支架的上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内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端设置有卡纽,所述卡纽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按压进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外伸缩杆上设置有多个卡眼,所述卡纽能够卡接在任意所述卡眼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2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废弃物节能环保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油除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