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7301.3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0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223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细胞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种细胞共培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在基板上由内之外插接直接共培管、间接共培管和独立共培管,通过在间接共培插孔的下部设置聚碳酸酯膜,并通过共培圆筒包裹若干个间接共培管,从而同时实现同环境独立共培养、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三种培养体系,便于对比共同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大多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体系培养,对比共同培养不便的问题,通过在管体的下部开设槽体,槽体的中部快速通孔,外壁粘合聚碳酸酯膜,且在间接共培管的外部设置防护筒,从而便于抽取培养基,防止损坏聚碳酸酯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种细胞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共培养是指不同的细胞共同培养。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等。细胞共培养体系可分为三种:一、同环境独立共培养体系,二、直接共培养体系,三、间接共培养体系。同环境独立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在同一载体的多个独立培养孔内,同环境培养;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研究分泌的细胞因子或直接接触等相互作用方式对细胞的影响;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从而研究细胞分泌和代谢产生的物质对另一种细胞的影响。
现有的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大多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体系培养,对比共同培养不便,因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具备可同时进行同环境独立共培养、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三种培养体系,便于对比共同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大多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体系培养,对比共同培养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直接共培插孔,所述直接共培插孔的内壁插接有直接共培管,所述基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间接共培插孔,且多个间接共培插孔围绕直接共培插孔呈圆形分别,多个所述间接共培插孔的内壁插接有间接共培管,所述基板的外侧开设有独立共培插孔,所述独立共培插孔的内壁插接有独立共培管,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共培圆筒,且直接共培管和间接共培管的下部均插入共培圆筒内,所述间接共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部的外侧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与管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槽体的内壁粘合有聚碳酸酯膜。
优选的,所述间接共培管的上部外壁设置有弧形卡块,所述间接共培插孔的内壁开设有与弧形卡块相匹配的弧形卡槽。
优选的,所述间接共培管存储在防护筒内,所述防护筒包括筒体,且间接共培管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相插接,所述筒体的上部内壁开设有存储卡槽,且弧形卡块的外壁与存储卡槽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筒体的上部外壁螺接有筒帽。
优选的,所述直接共培管、间接共培管和独立共培管的上部外壁均套接有防护帽,所述基板的外壁套接有防护盖。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架。
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膜带有微孔,孔径最大为3.0μm,最小为0.1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通过在基板上由内之外插接直接共培管、间接共培插孔和独立共培管,通过在间接共培插孔的下部设置聚碳酸酯膜,并通过共培圆筒包裹若干个间接共培管,从而同时实现同环境独立共培养、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三种培养体系,便于对比共同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大多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体系培养,对比共同培养不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7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