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8649.4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0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汪程龙;白凡;李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定市普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28 | 分类号: | H01M50/528;H01M50/572;H01M50/571;H01M10/5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7200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双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镀镍铜极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魔术母贴,魔术母贴的顶端粘贴连接有魔术子贴,魔术子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胶片,极耳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通过圆弧型加强板与加强弹簧的弹性性能的共同作用来对极耳本体起到加强防护作用,避免在极耳本体在折弯的过程中被折损导致极耳本体报废,软板的设置能够避免极耳本体在加强装置防护过程中遭到损伤,通过干燥层与防水层的共同作用,能够将潮气进行吸收,避免潮气进入内部,使极耳本体受潮导致绝缘效果下降甚至发生腐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
背景技术
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Al)材料,负极使用镍(Ni)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Ni—Cu)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但是对极耳进行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极耳的强度不佳导致极耳出现折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极耳进行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极耳的强度不佳导致极耳出现折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镀镍铜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魔术母贴,所述魔术母贴的顶端粘贴连接有魔术子贴,所述魔术子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胶片,所述极耳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加强装置,所述极耳本体由基层、海绵垫、吸附层、隔热层、干燥层、防水层和绝缘层组成,所述基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装置由软板、若干个加强弹簧和圆弧型加强板组成,所述圆弧型加强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弹簧,若干个所述加强弹簧的顶端均与软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板的顶端与极耳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层由活性炭吸附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层由二氧化硅气凝胶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干燥层由活性氧化铝组成,所述防水层由聚氯乙烯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圆弧型加强板与加强弹簧的弹性性能的共同作用来对极耳本体起到加强防护作用,避免在极耳本体在折弯的过程中被折损导致极耳本体报废,软板的设置能够避免极耳本体在加强装置防护过程中遭到损伤,通过干燥层与防水层的共同作用,能够将潮气进行吸收,避免潮气进入内部,使极耳本体受潮导致绝缘效果下降甚至发生腐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耳本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极耳本体;2、胶片;3、固定件;4、加强装置;5、基层;6、海绵垫;7、吸附层;8、隔热层;9、干燥层;10、防水层;11、绝缘层;12、软板;13、加强弹簧;14、圆弧型加强板;15、魔术子贴;16、魔术母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定市普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罗定市普莱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8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MT载带接驳机
- 下一篇:一种薄膜拉伸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