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结构及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和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28782.X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1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修书董;张海建;杨振宇;郑慧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B60L58/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结构 电动汽车 冷却系统 | ||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布置于两侧的进液单元和出液单元,以及连通于所述进液单元和所述出液单元之间的冷却板单元,所述进液单元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单元的出液口位于同一端,并因所述冷却板单元的设置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进液单元和所述出液单元之间的多个冷却通道,各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进液单元及所述出液单元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且所述进液单元或所述出液单元内具有一端与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连通的第一流道段(111),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段(111)另一端的第二流道段(112),所述第二流道段(112)和所述第一流道段(111)之间呈迂回状设置,所述冷却板单元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道段(1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段(111)和所述第二流道段(112)设于所述进液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单元包括进液管(1),所述进液管(1)具有叠置相连的第一管体(12)和第二管体(13),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2)的一端,所述第一管体(1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13)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段(111)和所述第二流道段(112)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管体(12)与所述第二管体(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液管(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段(111)连通的进口管(11),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进口管(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单元包括出液管(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出液管(2)的一端连通设有出口管(21),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出口管(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单元包括沿所述进液单元及所述出液单元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多个冷却板(3),于各所述冷却板(3)中形成有所述冷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3)中的所述冷却通道由并排布置的若干支通道(31)构成。
9.一种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中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采用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且所述电动汽车中的电池模组沿所述进液单元及所述出液单元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并至少与所述冷却板单元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287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性采用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铁刹车片的钢背检测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