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38797.4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8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熊明磊;陈龙冬;王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E02B15/10;H02J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瑞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能量 回收 功能 水上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回收组件,以降低现有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的能耗,延长其工作时间。该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潜水泵、导管和蓄能设备,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一定的位置上,所述潜水泵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下端并能将流入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水排出至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连通所述潜水泵和所述蓄能设备,所述蓄能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和蓄电池,经所述潜水泵排出的水在流经所述导管后到达所述发电机组处进行发电并将得到的电能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产生的垃圾和废水被排放大海,其中主要以石油化工副产物为主,化工高聚物的塑料以及化纤产品,海洋面对非自然产物的消化分解能力是非常的差,完全分解这些人造垃圾产物的时间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由于害怕人造垃圾产物对耕地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垃圾被选择投入大海,联合国去年发表的报告显示,每年约有1300万吨塑料废物倾倒到海洋中,平均每1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废弃物被倒入海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直言,2050年左右,海洋的塑料垃圾恐怕比鱼还多。海洋中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未被污染的“净土”,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制止倾倒垃圾以及回收这些海洋污染垃圾越来越重要。目前回收工作依靠船只进行人工打捞居多,这样的清理方式耗时耗力,效率较低,成本高昂。
公开号为WO2018102869A1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废物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容器,容器上端有开口和一个安装在开口内用于滑动运动的管状构件。提供一个泵,用于从容器内向外泵送水,并且在管状构件内提供一个篮篓。所述管状构件包括圆柱形内壁和圆柱形外壁,所述圆柱形内壁和外壁连接在管状构件的上端和下端,以形成了环形腔向管状构件提供浮力。可以看出在该专利申请中,是通过调节延伸构件适应水域液面高度达到工作液面需求并加以固定,潜水泵向管道外排水形成负压吸引周围漂浮垃圾进入桶体内部浮管和滤网并替换滤网从而达到收集垃圾的效果。该机构的缺点为工作时会有能源的浪费,不能将水泵排出的水蕴含的机械能进行合理有效地再利用,导致能源消耗过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发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耗能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水上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潜水泵、导管和蓄能设备,
所述收集装置安装在待安装位置上,所述潜水泵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下端并能将流入所述收集装置内的水排出至所述导管内;
所述导管连通所述潜水泵和所述蓄能设备,所述蓄能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和蓄电池,经所述潜水泵排出的水在流经所述导管后到达所述发电机组处进行发电并将得到的电能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
该蓄能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和蓄电池,当潜水泵工作时,潜水泵向下排出的水会流经导管进入发电机组处,发电机组能在水流的驱动下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从而实现能量回收,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水泵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由于潜水泵与蓄电池电连接,因此在潜水泵工作一定的时间后,蓄电池内储存足量的电后,该电能可以用于驱动潜水泵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38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