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40002.3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贯云;张森林;廖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3 | 分类号: | H01R13/03;H01R13/629;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曹祥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模组 插拔式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其包括:发热体、连接座、电极、固定座及电极弹片;所述发热体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电极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且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固定座内设有一容腔,所述电极弹片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一连通所述容腔的插孔,所述电极插装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电极弹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其电连接结构采用弹性面接触,插拔柔和,具备更好的防碰耐冲击性能,且进一步表面增加镀金层,电接触稳定,使用寿命更长,能够实现大电流传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烟中,发热模组与电源之间电连接的结构有很多种类。其中,采用旋转式连接方式,因其趣味性广受欢迎。但是现有的电连接机构接触不牢固,抗震能力差,同时无法承载较大的电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以解决现有电连接机构接触不牢固,容易导致接触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其包括:发热体、连接座、电极、固定座及电极弹片;所述发热体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电极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且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固定座内设有一容腔,所述电极弹片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一连通所述容腔的插孔,所述电极插装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电极弹片电连接。
其中,所述电极的表面设有镀金层,所述电极弹片的表面也设有镀金层。
其中,所述连接座包括:上座和下座,所述上座内设有一安装槽,所述下座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所述发热体连接于所述上座,所述电极连接于下座。
其中,还包括防护罩,所述上座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卡凸,所述防护罩上设有若干卡孔,所述卡孔旋转卡装于所述卡凸以致防护罩连接于上座。
其中,所述卡孔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孔及由所述横向孔边缘纵向延伸至防护罩下端边缘的纵向孔。
其中,所述电极弹片为冠簧,所述电极为与所述冠簧对应的导电柱。
其中,所述电极弹片为铍铜弹片,所述电极为导电片。
其中,所述固定座包括:顶座和底盖,所述顶座内设有所述容腔,所述容腔底部开口,所述底盖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电极连接于所述底盖。
其中,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还设有连接柱,所述下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螺钉,所述下座通过所述螺钉螺接至所述连接柱。
其中,所述电极弹片为冠簧,所述底盖上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钉,所述冠簧连接于所述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其电连接结构采用弹性面接触,插拔柔和,具备更好的防碰耐冲击性能,且进一步表面增加镀金层,电接触稳定,使用寿命更长,能够实现大电流传导。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的整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模组插拔式连接机构的上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0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射率测定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泵油嘴柱塞套精密成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