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42101.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宪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天谱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广东安国律师事务所 44317 | 代理人: | 王祎清 |
地址: | 51089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会议 教学 电容 话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它包括支架、海绵罩,所述防喷支架安装在话筒上,所述海绵罩套装在防喷支架上,所述防喷支架包括套筒、支杆、防喷板,所述支杆设置在套筒、防喷板之间,所述支杆为3个,所述支杆与套筒、防喷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折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小巧、易安装;2.成本低、外形美观;3.通过本装置可解决缠绕多年以来的烦人喷口现象,提升整套扩声系统的传声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话筒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会议与教学音响大多都使用电容话筒拾音,进行放大扩声,由于电容话筒灵敏度高,拾音范围大,是较为理想的人声拾取设备。已在会议与教学类音频系统中被大量使用。在任何一个会议场所都能看到“鹅颈式电容会议话筒”的身影。这种电容式的话筒都存在“近讲效应”,在近距离对着话筒讲话时,时常出现“破音”,也就是“喷口”音。在嘴离话筒较近时,人发出的p、t、b等声母的字音时,往往出现,比如“破、喷、特”等等字眼时出现。这种现象是嘴发音时口腔的气流冲击到电容话筒的拾音震膜,震膜的位移瞬间变大,从而变成一种“冲击声”的放大,最后在音箱上的体现就是类似与破音以及失真的“砰砰声”。电声行业俗称这种现象叫“喷口”现象。在解决这种现象的手段,基本是使用透气防喷板式是海绵唛罩来阻隔,但阻隔效果,至今不为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它包括防喷支架、海绵罩,所述防喷支架安装在话筒上,所述海绵罩套装在防喷支架上,所述防喷支架包括套筒、支杆、防喷板,所述支杆设置在套筒、防喷板之间,所述支杆为3个,所述支杆与套筒、防喷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防喷支架为PVC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防喷板为实心圆板,其直径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防喷板为实心圆板,其直径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包括第一支杆、螺纹套、第二支杆、螺旋套,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在套筒上,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设置在防喷板上,另一端设置有螺旋套,所述螺旋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外螺纹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小巧、易安装;2.成本低、外形美观;3.通过本装置可解决缠绕多年以来的烦人喷口现象,提升整套扩声系统的传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喷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喷支架;2、海绵罩;3、话筒;11、套筒;12、支杆;13、防喷板;14、折边;121、第一支杆;122、螺纹套;123、第二支杆;124、螺旋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所示:一种会议教学电容话筒防喷装置,它包括防喷支架1、海绵罩2,防喷支架1安装在话筒3上,海绵罩2套装在防喷支架1上。
防喷支架1包括套筒11、支杆12、防喷板13,支杆12设置在套筒11、防喷板13之间,支杆12一般为3个,套筒11、支杆12、防喷板13为PVC塑料材质,为了增强连接强度,支杆12与套筒11、防喷板13的连接处设置有折边14,增加连接面积,增强强度。
套筒11套装在话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天谱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天谱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42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射频电缆
- 下一篇:一种可扩展通道的振线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