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54053.1 | 申请日: | 202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6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瑛;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碳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8;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由隔油池、吸附柱、气浮设备、溶气系统组成,含油污水依次经过隔油池、吸附柱、气浮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油分离、吸附、溶气三种方式,高效地将含油污水中的油进行分离,排出水符合排放要求,分离的油污可以高效地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炼化企业在石油炼制和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它们主要来自隔油池、浮选池、剩余活性污泥、原油脱水罐、储油罐和污油罐等。这些含油污水成分复杂,属于较稳定的多相体系,且混合充分,黏度较大,固相难以彻底沉降,油泥处理困难。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中,平均每年约产生80万吨油泥。随着企业生产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废渣排放总量及种类也在逐步地增加,使得企业排污总量和污染治理费用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随着国家环保法规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过程中所生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困扰石油和石油加工行业的难题。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防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固废的处理与利用已被列为建设节约性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展了对含油污水处理的研究。但多数技术因处理成本高、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处理效果不理想或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形成工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由隔油池、吸附柱、气浮设备、溶气系统组成,所述含油污水依次经过隔油池、吸附柱、气浮设备,所述电控系统用于控制溶气系统、隔油池、吸附柱的运行,所述溶气系统用于将气体由下至上穿过气浮设备。
所述隔油池用于初步将油污水中的上层油与下层水分离,所述吸附住用于吸附和氧化含油污水中的油组份,所述气浮设备用于分离含油污水中的细小油颗粒,所述气浮设备分离出的油进入隔油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含油污水引入隔油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隔油池中已分离的含油污水引入吸附柱。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油池由含油污水入口、隔油池主体、刮油模块、油污出口、含油污水出口组成,所述含油污水入口用于引入含油污水以及气浮设备分离出的油,所述刮油模块用于将上层的油与下层的水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柱为一填装有吸附材料的柱体,所述吸附柱还包括吸附柱入口和吸附柱出口,所述吸附柱入口设置于柱体上部,所述吸附柱出口设置于柱体下部,所述吸附柱入口通过第二水泵与隔油池连接,所述吸附柱出口与气浮设备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柱内填装的吸附材料可取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浮设备由气浮区、设置于气浮区上方的分离区、设置于气浮区外部的清水区、分离模块、分离出口、清水排放口、溶气入口、含油污水入口组成,所述气浮区与分离区联通,所述分离区与清水区联通,所述溶气通过溶气入口通入气浮区下部,所述含油污水通过含油污水入口进入气浮区,所述含油污水进入分离区后通过分离模块后被分离的油经过分离出口排出,所述含油污水进入分离区后通过分离模块后被分离的水经过清水区由清水排放口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模块设置于分离区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含油污水处理系统为撬装设备,所述撬装设备包括撬装框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油池、吸附柱设置于撬装框体的一侧,所述气浮设备、溶气系统设置于撬装框体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碳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金碳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54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双向运行的电动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