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56925.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3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涛;孙发明;杨爽;孙俊;施杰;张磊;陈建荣;殷红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6 | 分类号: | E02D15/06;E02D2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曹洋苛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鸠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井 混凝土 拔塞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包括导管和缓冲集料斗,所述缓冲集料斗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插入沉井中;还包括拔塞阀和电动葫芦,所述拔塞阀设置在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并堵塞所述出料口,电动葫芦用于提拉所述拔塞阀,且所述电动葫芦垂直设置在所述拔塞阀上方。解决了在沉井入水深度深,水底水压高地情况下首封混凝土不能同时大量进入底部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质量受到影响地问题,并满足精准控制首封混凝土方量,施工简便高效,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可以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井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
背景技术
沉井基础在桥梁和港口等水上结构中应用很广,特别是特大工程项目。在设计过程计算好沉井混凝土封底过程中所需要的首封混凝土的方量,施工过程中也要保证首封混凝土需要快速大量地流入导管到达沉井底部,现有的沉井方案得到的混凝土强度不稳定,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简便快速、且保证沉井混凝土首封地质量和强度的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解决了在沉井入水深度深,水底水压高地情况下首封混凝土不能同时大量进入底部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质量受到影响地问题,并满足精准控制首封混凝土方量,施工简便高效,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可以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包括导管和缓冲集料斗,所述缓冲集料斗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插入沉井中;还包括拔塞阀和电动葫芦,所述拔塞阀设置在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并堵塞所述出料口,电动葫芦用于提拉所述拔塞阀,且所述电动葫芦垂直设置在所述拔塞阀上方。解决了在沉井入水深度深,水底水压高地情况下首封混凝土不能同时大量进入底部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质量受到影响地问题,并满足精准控制首封混凝土方量,施工简便高效,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可以重复利用。
优选的,所述拔塞阀包括堵塞钢板,所述堵塞钢板与所述导管过盈配合。堵塞钢板为圆盘结构,直径比导管孔径略大,有效防止混凝土在没有拔塞之前流入导管,保证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堵塞钢板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吊耳,所述电动葫芦包括提拉绳和电机,所述提拉绳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耳。
优选的,所述堵塞钢板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固定有锥形三脚架,所述锥形三脚架远离所述堵塞钢板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导管,并与所述导管抵持。可以防止堵塞钢板受到混凝土冲击而产生移位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堵塞钢板与所述锥形三脚架为焊接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堵塞钢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料口的直径。方便将堵塞钢板从出料口吊起。
优选的,所述堵塞钢板的上边缘还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出料口抵持。限位凸台能够防止堵塞钢板受到混凝土冲击而产生移位。
优选的,所述缓冲集料斗上方设置有中心集料斗,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所述中心集料斗上,所述中心集料斗上还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用于将所述中心集料斗中的混凝土导入所述缓冲集料斗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沉井混凝土首封的拔塞阀装置,包括导管和缓冲集料斗,所述缓冲集料斗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另一端插入沉井中;还包括拔塞阀和电动葫芦,所述拔塞阀设置在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并堵塞所述出料口,电动葫芦用于提拉所述拔塞阀,且所述电动葫芦垂直设置在所述拔塞阀上方。解决了在沉井入水深度深,水底水压高地情况下首封混凝土不能同时大量进入底部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质量受到影响地问题,并满足精准控制首封混凝土方量,施工简便高效,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可以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56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