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0072.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4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曲宏略;杨林翰;陈胜委;高燕宏;邓兴洋;江蛟;张晓龙;唐登志;吴昆铭;刘哲言;邓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C37/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一品恒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5 | 代理人: | 夏钰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隧道 超前 钻孔 劈裂 系统 | ||
1.一种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劈裂装置以及劈裂孔;
所述劈裂孔设置于隧道壁面上;
所述劈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并固定相连的液压油缸(1),所述液压油缸(1)包括缸体(11)和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可活动地从所述缸体(11)的第一端伸出,各个所述液压油缸(1)的所述活塞杆(12)朝向同侧设置;
缸体(11)上设有第一通油流道(111)和卸油流道(113),所述第一通油流道(111)与所述缸体(11)内部远离所述活塞杆(12)的一端连通,各个所述缸体(11)上的所述第一通油流道(111)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油流道(111)用于向各个所述液压油缸(1)上的所述缸体(11)中注入液压油从而推动所述活塞杆(12)伸出,或用于排出液压油,以允许所述活塞杆(12)缩回;所述卸油流道(113)与所述缸体(11)内部靠近所述活塞杆(12)的一端连通,各个所述缸体(11)上的所述卸油流道(113)依次连通,所述卸油流道(113)用于所述卸油流道(113)用于排出液压油,从而允许所述活塞杆(12)伸出,或向各个所述液压油缸(1)上的所述缸体(11)中通入液压油,从而推动所述活塞杆(12)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1)外表面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凸块(115),与第一凸块(115)相对设置的另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沉台(114),所述第一凸块(115)与所述第一沉台(114)的大小适配,所述第一通油流道(111)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沉台(114)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115)表面;
所述第一沉台(114)和/或所述第一凸块(115)表面设有密封橡胶垫(118),第一沉台(114)和所述第一凸块(115)上均设有至少三个连接螺纹孔(1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1)外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117),与第二凸块(117)相对设置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沉台(116),所述第二凸块(117)与所述第二沉台(116)的大小适配,所述卸油流道(113)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沉台(116)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块(117)表面;
所述第二沉台(116)和/或所述第二凸块(117)表面设有密封橡胶垫(118),第二沉台(116)和所述第二凸块(117)上均设有至少三个连接螺纹孔(1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1)上还设有第二通油流道(112),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与所述缸体(11)内部远离所述活塞杆(12)的一端连通,各个所述缸体(11)上的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用于向各个所述液压油缸(1)上的所述缸体(11)中注入液压油从而推动所述活塞杆(12)伸出,或用于排出液压油,以允许所述活塞杆(12)缩回;
所述第一通油流道(111)与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互相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沉台(114)表面、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凸块(115)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油流道(112)的两端均设有沉孔,且两端的所述沉孔的尺寸匹配,所述沉孔的底面设有密封橡胶垫(1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2)位于所述缸体(11)外部的一端呈锥形结构(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治隧道岩爆的超前钻孔劈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劈裂孔的数量为多个,包括第一劈裂孔(31)和第二劈裂孔(32);
其中,所述第一劈裂孔(31)设置于掌子面(0a)上、且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隧道的掌子面(0a)方向,所述第二劈裂孔(32)设置于掌子面(0a)上、且轴线方向与所述隧道的掌子面(0a)呈锐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00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流泵附件以及恒流泵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尺寸包容性的供热管道安装固定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