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挤出机出模口的自调节温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2480.4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7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涛;俞俊;谢清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6 | 分类号: | B29C48/06;B29C48/154;B29C48/32;B29C48/885;B29C48/92;H01B13/14;H01B13/24;B29L31/34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挤出机 出模口 调节 温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挤出机出模口的自调节温控装置,涉及电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加热机构、进气机构、温控机构。通过线缆在预设温度的降温腔进行降温后,继而通过的进气机构将外部的空气充入至降温腔中进行换热降温,降温的同时为避免降温腔内的气压升高对线缆造成伤害,进一步通过该气压压力推动温控机构的封堵塞,使得部分气体裹挟着热量排出,不仅使得降温腔中气压趋向于平稳,并且还能进一步降低降温腔中的温度,使得该温度趋向于预设时的温度,保障对线缆的降温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介质对电缆多次降温时,会发生冷却介质温度逐渐升高导致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挤出机出模口的自调节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
电缆在加工过程中,包括缆芯制造与护套制作,一般都是缆芯与护套一起成型,通过高温挤塑机实现,在电缆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氟塑料,该材料塑化温度400度左右,材料在挤出过程中出模具口的瞬间遇到空气会极速冷却,极速冷却会导致材料的熔体破裂导致产品花火击穿与耐压击穿,因此挤塑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降温,并且降温时要防止骤冷的情况发生。
目前,对电缆的降温是将电缆放置在卡槽内,而卡槽是位于冷却水中的,通过冷却水对电缆降温。但是此种冷却装置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在长期生产电缆的过程中冷却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其降温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要求,产品质量欠佳。另外也有对该冷却装置进行改进的,采用循环水喷淋的方式来进一步改善冷却效果,但实际生产中还是发现所得产品存在缺陷,直接冲击电缆本身的作用水本就会对电缆表面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电缆在冷却过程中表面还会产生气泡,最终产品表面粗糙甚至会产生凹坑、凸起等现象,故这种改进方式不可取,存在着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却介质对电缆多次降温时,会发生冷却介质温度逐渐升高导致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挤出机出模口的自调节温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挤出机出模口的自调节温控装置,其中,包括:加热机构、进气机构、温控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具有:壳体、降温腔、对接口、出线口、加热单元、温度传感器、排热口。
所述降温腔设有所述壳体中,所述对接口位于所述降温腔一侧,所述对接口与所述降温腔连通,所述对接口用于与挤出机头的出模口对接,所述出线口位于所述降温腔另一侧,所述出线口与所述降温腔连通。
所述加热单元安装在所述降温腔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降温腔侧壁上,所述排热口与所述降温腔连通。
所述进气机构安装在所述加热机构的所述壳体侧,所述进气机构具有进气口与单向阀。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降温腔相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温控机构安装在所述加热机构的所述壳体上,所述温控机构具有:封堵塞、压力弹件、排气口。
所述封堵塞设置在所述排热口处,用于密封所述排热口,所述压力弹件设置在所述封堵塞上。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排热口,此时的排热口被封堵塞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加热机构的对接口与挤出机头的出膜口对接后,控制加热机构中的加热单元将降温腔升温至预设温度,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降温腔升温至预设温度后,将经挤出机头高温加工的线缆通过对接口进入降温腔,进行缓慢降温,防止骤冷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优易电缆(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2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