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67123.7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5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苏冠贤;周善智;甘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珂洛赫慕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2 | 分类号: | H05B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陈丹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纳米 稀土 电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包括一基材以及贴合于该基材上的多功率发热体;所述基材为导电基材或非导电基材;所述多功率发热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功率线路层;所述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还包括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贴合在所述多功率发热体上,且所述电极层分别对应与各个所述功率线路层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各个功率线路层处于不同位面上工作,避免功率线路层之间互相干涉以及出现串电现象,同时能够实现更多的功率组合;并且各个功率线路层之间无需基板隔离,使得整体结构厚度更薄,适用安装受限的场合,具有热量传递更快、重量轻、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适应市场需求,现有提出了多功率发热板,其通过在同一个平面上排列多个发热线路,或通过在多个基板之间包覆多个发热线路。
虽然这两种结构方式都能实现多功率需求,但是多个发热线路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爬电距离和绝缘等级都受限制,容易产生串电以及互相干涉,严重影响多功率发热板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既定的尺寸中,无法实现更多的功率组合;而多个发热线路设置在多个基板之间,又会使得整个多功率发热板的厚度较厚,无法适用于安装受限的场合以及导热性差,重量重,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包括一基材以及贴合于该基材上的多功率发热体;所述基材为导电基材或非导电基材;所述多功率发热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功率线路层;所述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还包括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贴合在所述多功率发热体上,且所述电极层分别对应与各个所述功率线路层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所述多个功率线路层均是通过纳米稀土材料印刷烧结形成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电极层通过纳米稀土材料印刷烧结在所述多功率发热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所述基材为非导电基材;所述多功率发热体直接印刷烧结在该非导电基材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所述基材为导电基材,所述导电基材上贴合有一绝缘层,所述多功率发热体印刷烧结在所述绝缘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所述绝缘层通过纳米稀土材料印刷烧结在所述导电基材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每个功率线路层均包括依次印刷烧结的电阻发热层、导电层和覆盖层,或依次印刷烧结的导电层、电阻发热层和覆盖层;其中,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电极层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地,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35~15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功率线路层依次层叠形成多功率发热体,使得各个功率线路层处于不同位面上工作,避免功率线路层之间互相干涉以及出现串电现象,同时能够实现更多的功率组合;并且各个功率线路层之间无需基板隔离,使得整体结构厚度更薄,适用安装受限的场合,具有热量传递更快、重量轻、实用性强的特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极层设置在多功率发热体的顶面,使得各个功率线路层的接线更便捷,各个电极都在同一个面,工艺结构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材;2、绝缘层;3、多功率发热体;31、功率线路层;311、电阻发热层;312、导电层;313、覆盖层;4、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珂洛赫慕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珂洛赫慕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67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坪灯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的皮秒激光器电源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