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71372.3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边淑贞;廖常盛;胡美玲;矫忠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藻类 物质 污水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凝反应单元与絮凝反应单元、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集成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集成设置在同一池体内,气浮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上面;混凝反应单元前端设有混凝进水管,该混凝反应单元依次与絮凝反应单元、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连通;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所在池体内设有反洗单元;溶气释放单元设置在絮凝反应单元一侧,与气浮单元连接;刮渣单元设置在气浮单元所在的池体上;过滤单元所在池体的后端设置出水管。该装置集混凝、絮凝、气浮和过滤于一体,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能有效去除藻渣、避免释放器堵塞,使出水水质达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问题,据文献资料报道,已有60个以上的大型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30%的水库面临着同样的富营养化威胁。巢湖、太湖、滇池等饮用水水源及各种湖泊在夏秋季节藻类水华严重,每年长达七八个月。藻类的爆发性生长,不仅影响水体景观,而且造成水体生态环境恶化,使其丧失自净能力。若选用富营养化的水体作为引用水水源,一方面,大量的藻细胞进入到水处理系统中,会对工艺的运行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藻细胞释放出来的藻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除藻问题,研究应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物理除藻技术、化学除藻技术和生物除藻技术。物理除藻技术通常作为藻类去除的应急措施,但对藻类的去除效率低,且工作量大。化学除藻技术主要通过向现有处理设备中投加氯、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等除藻化学药剂除藻,但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在藻细胞被杀灭的过程中,大量的藻毒素释放到水体中直接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生物除藻技术主要针对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水体,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可同时去除藻类、有机物、氨氮、臭味等污染物,但是对藻类的去除操作时间长、效果慢、费用高。
目前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去除有很多气浮除藻的处理方案。气浮是一种典型的固液分离技术,同时藻细胞本身就是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水中,因此通过将微气泡引入到含藻水体中,有利于微气泡与藻细胞的粘附上浮,起到气浮除藻的效果。但是,气浮对藻类的去除效率与藻类物质的表面性质有关;藻类细胞表面具有较多可与混凝剂、絮凝剂分子链上官能团作用的活性点位,可与混凝剂、絮凝剂的活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力,其吸附作用力将藻类与混(絮)凝剂分子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藻类颗粒脱稳。但是,一些水厂是直接进行气浮处理,使得某些种类的藻类和气泡亲和力很小,不易和气泡黏附,导致气浮对其去除效果不佳。另外在高浊度条件下,一些比重较大的藻类不易被气浮浮起,经气浮处理后直接排出影响出水水质。气浮除藻还存在除藻渣较难处理、释放器易堵塞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的一体化装置,能解决现有气浮除藻的处理方案,所存在的去除效果不佳以及除藻渣较难处理、释放器易堵塞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处理含藻类物质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
混凝反应单元、絮凝反应单元、气浮单元、过滤单元、溶气释放单元、反洗单元和刮渣单元;其中,
所述混凝反应单元与絮凝反应单元、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集成设置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混凝反应单元嵌入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内,所述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集成设置在同一池体内,所述气浮单元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上面;
所述混凝反应单元前端设有混凝进水管,该混凝反应单元经侧面设置的出水渠与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内连通,所述絮凝反应单元依次与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连通;
所述气浮单元和过滤单元所在池体内设有反洗单元;
所述溶气释放单元设置在所述絮凝反应单元一侧,与所述气浮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1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集中式室外采暖计量阀门井
- 下一篇:一种升降式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