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72244.0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6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卫杰;薛志敏;李晓鹏;龙金平;孙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养护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板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其包括管道组件、包覆件、内部孔道和蒸汽供应装置,管道组件架设于混凝土板的上侧,包覆件铺设于管道组件上形成有对混凝土上侧进行包覆的包覆空间,内部孔道设于混凝土板内;蒸汽供应装置连通于内部孔道与管道组件,且蒸汽供应装置用于为内部孔道与管道组件供应热蒸汽;位于包覆空间内的管道组件设有供热蒸汽散出的出汽孔。本申请能够加快混凝土在养护阶段的凝结速度,减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因内外受热温差大而出现的裂痕的情况,缩短养护时间的同时有效保持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板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已逐渐使用钢筋混凝土板,并会通过外部施力对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板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能够抵消部分由外力对混凝土板产生的拉力,从而限制混凝土的伸长,延缓裂缝出现。
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浇筑前在钢筋框架中穿设预应力筋,而后封模浇筑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自然养护,至混凝土凝结强度达到预计强度后,使用张拉装置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最终对孔道灌胶并进行封锚保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自然养护的时间较长,容易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整体施工进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养护结构,包括管道组件、包覆件、内部孔道和蒸汽供应装置,所述管道组件架设于混凝土板的上侧,所述包覆件铺设于管道组件上形成有对混凝土上侧进行包覆的包覆空间,所述内部孔道设于混凝土板内;所述蒸汽供应装置连通于内部孔道与管道组件,且所述蒸汽供应装置用于为内部孔道与管道组件供应热蒸汽;位于所述包覆空间内的管道组件设有供热蒸汽散出的出汽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供应装置经由管道组件向包覆空间内供应热蒸汽,同时,蒸汽供应装置同步向内部孔道供应热蒸汽,为浇筑的混凝土的外侧与内部进行供热与养护,以加快混凝土在养护阶段的凝结速度;同时,凝结过程中的混凝土内部与外表面供热温度相同,减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因内外受热温差大而出现的裂痕的情况,缩短养护时间的同时有效保持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供汽主管和若干根花管,所述供汽主管设于混凝土板的一侧;若干根所述花管沿供汽主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花管与供汽主管相连通,所述出汽孔设于花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根花管沿供汽主管排布,可形成用于对包覆件进行承托的支架结构;在蒸汽供应装置将热蒸汽供应至供汽主管时,热蒸汽输送至花管上,并利用花管的出汽孔将热蒸汽散发至包覆空间内,达到蒸汽保养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部孔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供汽主管相连通,所述蒸汽供应装置与供汽主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供应装置将热蒸汽供应至供汽主管中,利用第一连接管与供气主管、花管与供气主管的连通,即可实现将蒸汽供给内部孔道与包覆空间内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供应干燥热空气的热气供应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与热气供应装置相连接的热气管,所述热气管设有热气开关阀;所述第一连接管与供气主管的连通处设于供汽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蒸汽对混凝土板进行养护之后,内部孔道内不可避免地会残留部分水,此时,关闭供汽开关阀,打开热气开关阀,利用热气供应装置经由第一连接管向内部孔道鼓入干燥的热空气,为内部孔道起到干燥作用。
优选的,所述内部孔道的两端均设有湿度测定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罗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2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