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防脱型耐磨套的反循环冲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72986.3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8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日平;魏正军;杨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30 | 分类号: | E21B1/30;E21B21/16;E21B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胡素莉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防脱型 耐磨 循环 冲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循环冲击器,包括外缸、卡钎套以及钻头,卡钎套靠近钻头头部的一端套设有耐磨套,卡钎套的外壁上设有定位轴肩,耐磨套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孔肩,使耐磨套的端面压紧于外缸的端面,耐磨套的外径比钻头头部的最大外径小0.5‑2.5mm;钻头的肩部设有第一螺纹凸台,耐磨套的内孔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凸台配合的第二螺纹凸台,当钻头安装完成时,第一螺纹凸台位于卡钎套与第二螺纹凸台之间。耐磨套与所钻凿孔的孔壁间隙很小,耐磨套能够挡住孔底岩渣,防止岩渣从冲击器与岩层侧壁之间的间隙返回。另外,当钻头尾部发生断裂时,第一螺纹凸台能挂在第二螺纹凸台上,使得钻头无法掉落在成孔内,避免造成成孔报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钻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防脱型耐磨套的反循环冲击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矿场的投入,气动潜孔冲击器凭借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可有效清除井底岩屑、不受钻孔深度限制、可减少钻具磨损等优点,在岩石破碎机械技术领域受到了巨大的重视。
气动潜孔冲击器利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源,驱动冲击器内的活塞高速度、高频率地做往复运动,使活塞获得足够的能量冲击旋转的钻头而进行更高效的钻孔作业。冲击力以应力波的形式作用于钻头,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能有效地破碎岩石,快速成孔,达到凿岩钻孔的目的。
反循环冲击器还利用活塞排出的高压气体,将破碎的岩渣从钻孔的内孔吹送至采集管进行收集,但是,现有的反循环冲击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钻头前端的直径大于冲击器柄部的直径,即反循环冲击器头部的钻头头部的直径大于身部的直径,导致从头部排出的高压气体会将部分岩渣吹至冲击器柄部与钻孔之间的间隙中,导致岩渣从冲击器与岩层侧壁之间的间隙返回,不能实现正常的岩渣反循环收集,导致无法准确进行岩渣成分采样分析,影响探矿准确性,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反循环冲击器的钻头采用内孔返渣,内孔直径比常规钻头大很多,且尾部外圆设计了多条通气槽,其结构强度弱,容易在尾部出现断裂,当尾部断裂后,钻头将脱离钻具留在孔底,钻头难以取出,造成成孔报废。
因此,如何解决岩渣从冲击器与岩层侧壁之间的间隙返回以及钻头断裂后无法取出造成成孔报废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防脱型耐磨套的反循环冲击器,能够防止岩渣从冲击器与岩层侧壁之间的间隙返回,保证岩渣能够正常收集,另外,还能够避免钻头尾部断裂后留在孔底,保证成孔不会报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防脱型耐磨套的反循环冲击器,包括外缸、卡钎套以及钻头,所述卡钎套靠近钻头头部的一端套设有耐磨套,所述卡钎套的外壁上设有定位轴肩,所述耐磨套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轴肩配合的定位孔肩,以使所述耐磨套的端面压紧于所述外缸的端面,所述耐磨套的外径比所述钻头头部的最大外径小0.5-2.5mm;
所述钻头的肩部设有向所述卡钎套延长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第一螺纹凸台,所述耐磨套的内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凸台配合的第二螺纹凸台,当所述钻头安装完成时,所述第一螺纹凸台位于所述卡钎套与所述第二螺纹凸台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凸台设于所述延长部靠近所述卡钎套的一端,所述第二螺纹凸台设于所述耐磨套远离所述卡钎套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凸台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螺纹凸台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耐磨套在靠近所述外缸的一端的外壁处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直径沿靠近所述外缸的方向递减。
优选的,所述耐磨套与所述外缸在配合面处的外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卡钎套与所述外缸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2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视镜折叠器的驱动组件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耐磨套的反循环冲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