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菌种培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0694.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5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房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肖伟杨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种 培养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菌种培养设备,属于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与处理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若干个通孔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管。该菌种培养设备,通过设置搅拌箱、排料阀门和处理箱,使得工作人员在需要对泥土和肥料进行混合时,只需将肥料和泥土一同倾倒至搅拌箱内即可,且在搅拌完毕后,由于排料阀门将泥土保存在搅拌箱内,使得泥土在落入处理箱内时,可以均匀的掉落在处理箱内,使得工作人员无需再次修整处理箱内的泥土,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保障了菌类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差异较大或部分菌类品质较低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菌种培养设备。
背景技术
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特定条件下的发酵培养,是获得酶及其它有机产品的重要方法,目前,实现工业化菌种发酵培养的设备较为复杂,且在使用时,需要先在设备内部铺设泥土,随后添加用于菌类生长的材料,随后再在菌类生长材料的上方铺设泥土,不仅培育先前步骤过于复杂,且难以将需要添加的肥料与泥土进行均匀的混合,使得生长的菌类生长过程差异较大,大大降低了菌类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菌种培养设备,解决了目前在使用菌种培养设备时,需要先在设备内部铺设泥土,随后添加用于菌类生长的材料,随后再在菌类生长材料的上方铺设泥土,不仅培育先前步骤过于复杂,且难以将需要添加的肥料与泥土进行均匀的混合,使得生长的菌类生长过程差异较大,大大降低了菌类品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菌种培养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与处理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若干个通孔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处理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连接管的顶端与同一个搅拌箱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搅拌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下方的输出轴与旋转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卡接在搅拌箱的上表面,所述旋转机构的底端与搅拌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的内壁设置有排料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排水管相对面的一端相连通,且两个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面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管相对面的一端相连通,且两个第二排水管相对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管相远离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正面设置有排水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且两个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均与处理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处理箱的正面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门板相远离的一面活动连接,所述处理箱的正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搅拌箱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注料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处理箱内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排水管相对面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外表面开设的若干个通水孔内均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设置为吸水海绵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密封圈,且两个密封圈的右侧面分别与处理箱的左侧面和水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0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心电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缆密集区实时监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