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橡胶圈半成品加工的无接头冲切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3121.7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3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祝海峰;祝亚利;祝振鹏;祝立夫;乙大伟;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B26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713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橡胶圈 半成品 加工 接头 模具 | ||
提供一种用于橡胶圈半成品加工的无接头冲切模具,包括底板和多个呈腰型环状结构的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下端固定于底板上而冲切装置上端的两个环形刃口高于底板设置,所述冲切装置上设有位于两个环形刃口之间的环形成型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板面上设置多个呈腰型环状结构的冲切装置,一次可冲切多个橡胶圈,大大减少了胶料的余料量,减少了胶料反炼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持了胶料的物理性能,冲切的橡胶圈压延方向清晰,一致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低,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圈半成品加工的无接头冲切模具。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制品在各个行业应用广泛,随着竞争及客户要求,由以往只重视胶料性能而转变为密封圈性能,经过数次试验,胶料性能不能代表密封圈性能,特别在拉伸性能方面差距尤为突出,容易在半成品接口处开裂,究其原因是胶料拉伸是采用顺压延方向裁切标准试样,而密封圈由于不同大小,预成形工艺也各不相同,导致胶料性能和密封圈性能分散很大,特别是高硬度、粘粘性能极差的胶料尤为突出,产品使用时出现泄露,密封失效。高硬度橡胶密封圈半成品预成型时,半成品预成形也会根据产品要求采用多种不同的成形工艺,成型过程中存在以下特性:①挤出难度大,容易形成胶烧、胶料报废;②采用环形压片冲压成型圈后的余料较多,使得胶料存在反复预压,导致返炼次数增多,生热大,丧失物理性能,致使胶料报废;③采用出片切条成型存在形成接口,产品硫化时接口对接难度大,产品强度测试不达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橡胶圈半成品加工的无接头冲切模具,通过在底板板面上设置多个呈腰型环状结构的冲切装置,一次可冲切多个橡胶圈,大大减少了胶料的余料量,减少了胶料反炼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持了胶料的物理性能,冲切的橡胶圈压延方向清晰,一致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低,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橡胶圈半成品加工的无接头冲切模具,包括底板和多个呈腰型环状结构的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下端固定于底板上而冲切装置上端的两个环形刃口高于底板设置,所述冲切装置上设有位于两个环形刃口之间的环形成型腔。
其中,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所述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均为两个平行侧壁和平行侧壁两端部的半圆弧连接而成的腰型环状结构,所述外冲切刀具和位于外冲切刀具内部的内冲切刀具中心点重合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上端的刃口伸出底板上板面设置,所述环形成型腔由伸出底板上端面的外冲切刀具内壁、内冲切刀具外壁以及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之间的底板板面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采用复合木板制成,所述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下端嵌入底板内部,所述外冲切刀具上的刃口设于外冲切刀具上端部外沿处设置,所述内冲切刀具上的刃口设于内冲切刀具上端部内沿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上端伸出底板的高度以及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之间的距离与带冲切橡胶圈的设计高度和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板板面上设置多个呈腰型环状结构的冲切装置,一次可冲切多个橡胶圈,大大减少了胶料的余料量,减少了胶料反炼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持了胶料的物理性能;
2、本技术方案采用由伸出底板上端面的外冲切刀具内壁、内冲切刀具外壁以及外冲切刀具和内冲切刀具之间的底板板面形成的环形成型腔,使得胶料在冲压过程中直接装入环形成型腔内,形成的冲压橡胶无接口,消除了产品硫化时接口对接工序,降低了橡胶圈加工难度,提高冲压橡胶的质量;
3、本技术方案采用在外冲切刀具上端部外沿处和内冲切刀具上端部内沿处设置刃口,可有效保证冲压后橡胶内圈和外圈的成型质量;
4、本技术方案冲切的橡胶圈压延方向清晰,一致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低,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3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