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6369.9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5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曾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9/00;E02D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型管廊,属于管廊领域,包括管廊本体,管廊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缆支架,管廊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给水管,管廊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线口,多个第一出线口沿着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给水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一引水管,第一引水管通过第一出线口延伸至管廊本体外,管廊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的高度低于管廊本体底壁的高度,第一引水管位于安装部内。本申请具有便于安装引水管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廊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管廊。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综合管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城市综合管廊能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它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为了适应发展,出现了一种专用于容纳电力电缆、通信线缆和给水管道的微型管廊,管廊内通常会设置出线口,再设置与给水管道连通的引水管道,使引水管道通过出线口移出,但是由于微型管廊内人员无法正常通行,因此在安装引水管道时会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安装引水管道,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型管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型管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管廊,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缆支架,所述管廊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给水管,所述管廊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线口,多个所述第一出线口沿着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给水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一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通过第一出线口延伸至管廊本体外,所述管廊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高度低于管廊本体底壁的高度,所述第一引水管位于安装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出线口的位置设置安装部,在工作人员安装第一引水管时,由于安装部的高度低于管廊本体底壁的高度,相当于增加了安装部处管廊本体的大小,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管廊本体内进行第一引水管的安装,如此便使得第一引水管的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开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至市政雨水井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坑的设置可以收集管廊本体渗入的水分,并将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出至市政雨水井内,从而提高了管廊本体的排水能力,减少了发生管廊本体内积水导致线缆被损坏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回阀的设置可以避免发生雨水倒灌到管廊本体内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管廊本体与第一出线口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口,所述给水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二引水管通过第二出线口延伸至管廊本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出线口和第二引水管可以将给水管与其他设施相连,从而提高了给水管的功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内均设置有防水套管,所述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均穿设于防水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套管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处的密封性,减少从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渗入的水分。
可选的,所述防水套管为刚性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套管设置为刚性管可以增加防水套管本身的承压能力,从而增加防水套管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管廊本体的顶壁上且位于每个集水坑的位置设置有检查井,所述检查井与管廊本体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63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