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87040.4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2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石贤兴;乐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新星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5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28 | 代理人: | 范胜祥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缆 加工 拉断 牵引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包括工作台、导线组件、缓冲组件和弹性限位组件,可将线缆绕设于导线组件的导线轮和相邻两个导线轮之间的缓冲组件的缓冲轮上,通过设置缓冲轮可在缓冲组件的条形导轨上滑动,绕设于导线轮上的线缆被拉扯时,通过移动缓冲轮在条形导轨上的位置可释放绕设于缓冲轮上的线缆向导线轮移动。弹性限位组件可用于限制缓冲组件相对于条形导轨的位置,确保缓冲轮为线缆提供预紧力;在线缆被异常牵引力拉扯的情况下,线缆作用于缓冲组件的抵接力超出预设抵接力,弹性限位件可解除对缓冲组件的限位作用,使缓冲组件可移动,实现缓冲组件与弹性限位组件两者良好配合以提高线缆加工过程中的绕线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
背景技术
线缆通常是有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在线缆外层包覆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线缆在加工过程或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线缆进行收卷或放卷等工作,相关技术中采用电机正反转动带动绕线筒旋转实现收线和放线功能,由于工作时绕线筒需高速旋转,电机在停止的瞬间绕线筒具有惯性继续旋转致使收线与放线不同步,使线缆被拉扯而导致线缆表层的绝缘覆盖层被损坏,甚至还可能导致线缆被拉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能够用于缓冲绕线过程中对线缆产生的拉力以降低对线缆的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包括工作台、导线组件、缓冲组件和弹性限位组件。导线组件包括多个用于与线缆抵接的导线轮,多个导线轮并排安装于工作台上;缓冲组件包括安装于工作台上的条形导轨、滑动安装于导轨上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滑块上的缓冲轮,条形导轨设于相邻两个导线轮之间,滑块位于条形导轨其中一端;弹性限位组件包括与滑块抵接的限位件,限位件配置为滑块与限位件之间的抵接作用力超过预设抵接力后解除限位件对滑块的抵接使滑块滑于条形导轨另一端,以用于释放绕设于缓冲轮外围的线缆向与缓冲轮相邻的两个导线轮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条形导轨沿与其相邻两个导线轮中心连接线垂直的方向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还包括安装于工作台上的第一锁紧座和第二锁紧座,第一锁紧座和第二锁紧座分别安装于条形导轨相对的两侧;限位件为可产生形变的金属弹性件,限位件一端铰接于第一锁紧座上,限位件另一端卡接于第二锁紧座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件中部设有向远离滑块的方向凸设的弯曲部,所示弯曲部朝向滑块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滑块上设有抵接柱,抵接柱端部与卡位凹槽的壁面抵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锁紧座上设有限位槽,限位件端部容置于限位槽内,且限位件表面与限位槽壁面抵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限位槽与限位件抵接的壁面设置为斜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缓冲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滑块上的第一安装柱,缓冲轮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安装柱上;导线组件还包括与多个导线轮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柱,导线轮通过第二安装柱安装于工作台上,且导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安装柱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线轮和缓冲轮上均设有供线缆环绕的绕线槽。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用于线缆加工的防拉断牵引结构还包括引线组件,引线组件包括安装于工作台上的驱动电机、安装于驱动电机驱动端的往复丝杆、安装于往复丝杆上的丝杆座以及安装于丝杆座上的拨线座,引线组件安装于位于边缘的其中一个导线轮的出线端用于使线缆穿设拨线座以引导线缆的走线方向。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位于边缘的导线轮与引线组件之间还设有两个限位轮,两个限位轮并排设置以用于从相对的两侧夹持线缆,在平行于往复丝杆的轴向方向上,两个限位轮位于往复丝杆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新星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新星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87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