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598905.7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9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凤;李洪伟;穆维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G01N1/1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姝尹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浆液 周期 取样 密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密度计、取样阀门、冲洗阀门、排空阀门和PLC控制器,取样阀门的入口通过管路一端与脱硫塔浆液系统连通,另一端与密度计连通;冲洗阀门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清水源连通,冲洗阀门与取样阀门的出口并联连通管路后与密度计入口连通;排空阀门的入口与密度计的出口相对布置,且排空阀门的出口与地沟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采用周期取样测量原理,定时测量,测量完成后定时冲洗管路,减少浆液含固物质对测量装置的负面影响,避免测量系统的磨损、堵塞,以及因沉积、结垢影响测量,测量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塔浆液密度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炉后脱硫系统脱硫塔密度计通常采用压差测量方式,但是,压差测量方式测量偏差较大,且随工况变化,无法进行补偿修正,不能得到准确的脱硫塔浆液密度,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测量结果准确的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采用周期取样测量原理,定时测量,测量完成后定时冲洗管路,减少浆液含固物质对测量装置的负面影响,避免测量系统的磨损、堵塞,以及因沉积、结垢影响测量,测量结果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密度计、取样阀门、冲洗阀门、排空阀门和PLC控制器,所述取样阀门的入口通过管路与脱硫塔浆液系统连通;所述冲洗阀门的入口与清水源连通,所述取样阀门与所述冲洗阀门的出口并联连通管路后与所述密度计的入口连通,所述排空阀门的入口与所述密度计的出口相对布置,且所述排空阀门的出口与地沟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取样阀门打开,浆液进入密度计完成一次测量,然后关闭取样阀门,打开排空阀门和冲洗阀门,将浆液和冲洗水排入地沟,完成对整个密度测量装置的冲洗;之后关闭冲洗阀门,完成一次测量;根据用户的需求间隔合适的时间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再次测量,采用周期取样测量原理,通过PLC控制实现定时测量,测量完成后定时冲洗管路,减少浆液含固物质对整个装置的磨损、堵塞,以及因沉积、结垢影响测量,使得测量结果准确,保证脱硫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优选的,所述取样阀门和所述冲洗阀门并联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三通管件。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取样阀门和冲洗阀门所在的两支路汇合后与密度计连通,能够更多地清洗管路,减少浆液含固物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取样阀门三通管件的安装用于确保管路的可靠冲洗。
优选的,所述取样阀门和所述冲洗阀门的并联连通管路后通过连通管与密度计入口连通,所述连通管上安装有辅助阀门。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辅助阀门的设置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调节浆液流通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清水源为工艺水。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工艺水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塔浆液周期取样密度测量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98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