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电火花插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00964.3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6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芯合为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93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09 | 代理人: | 沈春红 |
地址: | 31517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火花 接头 | ||
一种防电火花插接头,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内设有至少一根用于与插座插接的插针,所述的插针包括插针本体,且至少一根插针的插针本体上设置有防电火花导电体,所述的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针本体同轴心设置,且防电火花导电体的外径与插针本体的外径相等。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插针上设置防电火花导电体,当插针与插座的插孔插接过程,就可以实现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座插孔的逐渐接触,并且随着插接的深入插针与插座的孔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孔连接部分的阻值,将电火花从防电火花导电体吸收,从而有效避免了电火花的产生,保护了插座的插孔不被瞬间过大的电流破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插接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电火花插接头。
背景技术
电插接头是使用非常多的电连接部件,特别是在充电过程需要与插座的插孔反复的插拔,由于插头插脚接触到插座的时候,接触面由无穷小开始,这个时候的接触点电阻基本为零,电流最大,约等于电源电压,当下就会形成电火花,特别是在有电容的线路中,这种产生电火花的现象就显得尤其明显和频繁;一旦电火花多次频繁的产生,必然会对插座的插孔造成损伤,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插孔变形损毁,影响整个电路的电连接和正常的使用。而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使用,往往需要更换损毁的插座,但是由于使用的场景不同,电插接头有时候需要寄到原厂进行更换,导致更换并不方便,兼容性也不是很好,严重的影响使用效果、耽误使用时间;而如何设计出一种与插座插接时不会产生电火花的插接头就显的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的避免插接过程电火花的产生,不会对待插接的插座做成损伤,提高插座使用寿命,电连接稳定的防电火花插接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电火花插接头,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内设有至少一根用于与插座插接的插针,所述的插针包括插针本体,且至少一根插针的插针本体上设置有防电火花导电体,所述的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针本体同轴心设置,且防电火花导电体的外径与插针本体的外径相等。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插针上设置防电火花导电体,当插针与插座的插孔插接过程,就可以实现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座插孔的逐渐接触,并且随着插接的深入插针与插座的孔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孔连接部分的阻值,将电火花从防电火花导电体吸收,从而有效避免了电火花的产生,保护了插座的插孔不被瞬间过大的电流破坏。
优选的,所述的防电火花导电体为导电塑料注塑而成或者导电胶固化形成或者导电涂料涂覆于插针本体的外侧壁形成。
优选的,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导电体位于插针本体的前端,并套合于插针本体的插接端上;采用该结构,通过将防电火花导电体直接设置于插针本体的插接端上,再与插座插孔插接过程,使得防电火花导电体直接与插孔内有金属接头接触,在插接深入的过程就可以不断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电火花的有效吸收,避免对金属接头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的插针本体与防电火花导电体套合的前端的外径自里到外逐渐增大;采用该结构可以通过注塑或者胶水固化方式将防电火花导电体套合于插针本体上,由于外径自里到外逐渐增大,那么在插针与插座的插孔反复多次的插拔过程有效保障插针本体与防电火花导电体之间的牢固度,防止二者发生脱离。
优选的,所述的插针本体的后端径向设置有多个环状凸台,且多个环状凸台与绝缘壳体一体注塑成型;采用该结构可以增加插针本体与与绝缘壳体的连接牢固度,防止漏电,提高二者的结合紧密度。
优选的,所述的插针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防电火花导电体,且防电火花导电体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均与插针本体连接;采用该结构,将防电火花导电体设置在了插针本体的中部位置,其前后均设置有插针本体,由于防电火花导电体并非金属材质,设置与中部位置不会与插座的插孔首先接触,避免了损伤和摩擦,同时随着插针的逐步插接进入到插孔内,就会带到中部的防电火花导电体与插座的插孔内壁增大接触面积和电阻,同样也可以实现将电流及时导走不会造成电火花发生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芯合为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芯合为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00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铜靶材铸坯设备
- 下一篇:卡扣机构及液晶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