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PU导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14970.4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丽 |
主分类号: | G06F15/78 | 分类号: | G06F15/7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u 导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PU导热结构,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转动连接有扣盖,所述扣盖的上方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箱,所述吸热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贯穿连接箱且连接吸热板的另一侧的多个异型铜管,所述连接箱的内壁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吸热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脚架,所述脚架的底端螺栓连接有主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异型铜管、吸热板、散热片、连接箱,由于异型铜管与风力接触的面积较大,同时不与风力接触的面积较小,相对于传统铜管增大了铜管与风力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速度,并配合吸热板、散热片,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PU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CPU 自产生以来,在逻辑结构、运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CPU导热结构大多为铜管风冷结构,使用铜管进行吸热,风扇对铜管进行散热,但是此种导热方式,安装繁琐,大多不了解电脑内部结构的新手并不能自主安装,且当电脑使用时间过长风扇容易积灰,从而产生噪音,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便清理、安装繁琐、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CPU导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U导热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扣盖,所述扣盖的上方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箱,所述吸热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贯穿连接箱并与连接吸热板另一侧相连接的异型铜管,所述连接箱的内壁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吸热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与主体相连的脚架,所述主体的上方位于扣盖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风扇,所述外壳的底端连接有贯穿至底座内部的连杆,所述连杆外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内壁设置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外壁设置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异型铜管贯穿吸热板与连接箱,且异型铜管呈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有与连杆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内壁与连杆的外壁相契合。
优选地,所述活动柱的一端呈斜面,所述卡块的外侧呈弧面。
优选地,所述风扇通过导线风扇通过导线与计算机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扇、风扇外壳、凹槽、弹簧、连杆、滑块、固定块、卡块、活动柱、活塞板,使当给予风扇外壳压力时,风扇外壳会带动连杆向下移动,由于滑块由于被固定块抵住,所以滑块会给予活动柱压力,使活动柱通过活塞板,此时滑块将通过活动柱且贴合卡块的一侧,滑块后半部分抵住活动柱,此时即可拿出风扇外壳,而活动柱将在弹簧的弹力下回到原位,从而取出风扇进行维修、清洗、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异型铜管、吸热板、散热片、连接箱,由于异型铜管与风力接触的面积较大,同时不与风力接触的面积较小,相对于传统铜管增大了铜管与风力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速度,并配合吸热板、散热片,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型铜管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丽,未经王永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14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PU安装用固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850nm波段单载流子高速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