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2240.9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6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袁振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滇恒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杆塔 安全 接地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所述埋地箱的开口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所述埋地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放置板,所述埋地箱中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且两个定位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接地箱放置在放置板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接地箱置入埋地箱中,可对接地箱形成外界保护,防止接地箱受潮,延长使用寿命,设置升降机构可将接地箱从埋地箱中升起,从而便于对接地箱进行检修,操作简单,节省人力,设置定位机构保障放置板位移时的直上直下,使本装置结构更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地处旷野,绵延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容易遭受雷击,造成跳闸停电,据我国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占40%~70%,降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防雷水平、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实际运行中,由于腐蚀、人工破坏、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连接不良,引起接地电阻急剧上升,从而使线路雷击跳闸率上升。
最常用的接地装置就是采用接地箱埋入地下进行安全接地,但现有的接地箱直接埋入地下,容易遭受地下湿气的腐蚀,使用寿命短,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以从地下取出,操作步骤繁琐,浪费人力,不方便对接地箱进行检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力杆塔安全接地装置,包括埋地箱和接地箱,所述埋地箱的开口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门板,所述埋地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放置板,所述埋地箱中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且两个定位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接地箱放置在放置板上;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埋地箱内壁的机壳,所述机壳的上端插设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杆,且转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机壳中并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所述机壳的下端内壁通过转动件与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块,所述机壳中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机构,且两个限位机构的一端分别与螺母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母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移动杆,所述机壳的前侧开设有滑口,且移动杆远离螺母块的一端贯穿滑口并与放置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埋地箱内壁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杆,且定位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埋地箱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套,且滑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块,所述连块远离滑套的一侧与放置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杆呈圆柱形结构,且定位杆的外侧壁与滑套的贯穿孔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机壳内壁上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壁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螺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机壳外侧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且转块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板的上侧开设有与接地箱对应设置的放置槽,且接地箱放置在放置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埋地箱和门板均采用外表面涂覆有树脂防腐蚀涂料的不锈钢材质构件,所述门板上设有锁紧把手,所述埋地箱的一侧连通设有接线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滇恒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滇恒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2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高温耐冲击热电偶
- 下一篇:集电环棱边导角加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