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散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3236.4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4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友文;陈宇凡;王永乐;杨雷;蒋楠;刘继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林凡燕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釜,包括筒体、封盖、底封头及搅拌装置,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封盖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所述底封头固定在所述筒体底部,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封盖上,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多个挡板,所述底封头上设有诱导锥。本实用新型的分散釜结构简单,在消除分散釜内流体的“打旋”现象及底部回流的同时减少流动死区的产生,避免物料在挡板与釜底的堆积,增强分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釜。
背景技术
分散釜是化学化工领域中常用的分散设备,尤其是用于高浓度固体颗粒悬浮和低、中粘度液体的混合与反应中,高浓度固体颗粒在液相中的均匀悬浮以及低、中粘度的液体混合问题是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目前,分散釜在分散过程中,由于流体整体在分散釜内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在搅拌轴附近形成漩涡,出现“打漩”现象,使重相固体颗粒将被甩到分散釜内壁上,沿分散釜内壁沉落到釜底;且搅拌器下方与分散釜底部之间的区域因为受到桨叶卷吸与搅拌釜底部形状影响,液体流速较低,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形成回流区,分散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釜,用于解决分散釜在分散过程中存在的“打旋”现象及底部回流造成的物料堆积、分散不均匀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散釜,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结构;
封盖,安装在所述筒体顶部;
底封头,固定在所述筒体底部;及
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封盖上;
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多个挡板;
所述底封头上设有诱导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封盖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朝向所述筒体;
分散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相连,且所述分散轴位于所述筒体内;及
涡轮搅拌器,安装在所述分散轴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三棱柱挡板,所述三棱柱挡板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挡板的上边缘与所述筒体的设定液面位置齐平,所述三棱柱的下边缘与所述筒体的底部齐平。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挡板为正三棱柱挡板,所述正三棱柱挡板朝向所述筒体中心的棱边至其对侧平面的距离d为所述筒体内径的1/16~1/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诱导锥安装在所述底封头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诱导锥的中轴线与所述分散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诱导锥的形状与所述分散釜本体的底封头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诱导锥与所述分散釜本体的底封头通过圆角顺滑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诱导锥的顶部与所述涡轮搅拌器的轮毂之间有间隙。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涡轮搅拌器为六直页圆盘涡轮搅拌器,所述六直页圆盘涡轮搅拌器的外径为所述筒体内径的1/3~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涡轮搅拌器的中心与所述底封头底面的距离为所述筒体内径的3/10~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3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线加工用的切割装置
- 下一篇:直拉杆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