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7375.4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郭道冉;孙静;高尚嵘;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道冉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伍时礼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灾害 防治 工程 体背侧 回填 构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包括背坡,背坡的背部打入多排锚头,锚头上设有外螺纹,背坡的背部贴合铺设有填块,填块的两面设有多个穿入槽且锚头上设置外螺纹的一段贯穿穿入槽,填块竖向贴合处的两侧装设有夹板,夹板上设有穿孔。每竖排的锚头的左端均嵌固在灌浆柱内,使得每竖排锚头相互固定一起,并通过浇筑孔和灌浆柱的配合,限制锚头横向脱离背坡,当螺母锁紧外螺纹时,使得左右侧的夹板压紧上下位置的填块贴合处,限制上下相互贴合的填块横向移位,从而可将所有填块稳定安置一起,当背坡的坡面出现滑坡趋势时,填块之间不会相互位移,且不会滚落,因此对背坡的坡面支撑稳定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防止或减轻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河边岸基边坡设置,是用于阻挡河水漫入居民生活区的工程,主体多采用土方堆起,并通过压实处理,面向河水的坡面上会铺设碎石,并会将碎石压在坡面上,通过碎石的格挡,减少因河水冲刷而造成边坡泥土流失的量,边坡面向居民生活区的位置会设置背坡,贴合背坡的位置会贴合堆起填块,通过填块对边坡支撑,增加边坡抗河水冲击的能力,并且能够阻挡背坡面上易雨水冲刷而造成滑坡的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填块之间通过仅自身重力契合,并通过各个填块自身重力支撑背坡,支撑稳定性不高,当背坡有滑坡趋势时,由于各个填块均为分体设置,容易造成某些区域的填块移位或者滚落,进而失去对背坡支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以解决对背坡坡面支撑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包括背坡,所述背坡的背部打入多排锚头,所述锚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背坡的背部贴合铺设有填块,所述填块的两面设有多个穿入槽且锚头上设置外螺纹的一段贯穿穿入槽,所述填块竖向贴合处的两侧装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设有穿孔,所述锚头上设置外螺纹的一段贯穿穿孔并通过螺母锁紧。
优选的,所述背坡内对应各排锚头的位置设有浇筑孔,各排锚头插入浇筑孔内,浇筑孔内装设有灌浆柱。
优选的,所述穿入槽为半圆状凹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板为方条形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每竖排的锚头的左端均嵌固在灌浆柱内,使得每竖排锚头相互固定一起,并通过浇筑孔和灌浆柱的配合,限制锚头横向脱离背坡,当螺母锁紧外螺纹时,使得左右侧的夹板压紧上下位置的填块贴合处,限制上下相互贴合的填块横向移位,从而可将所有填块稳定安置一起,当背坡的坡面出现滑坡趋势时,填块之间不会相互位移,且不会滚落,因此对背坡的坡面支撑稳定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填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背坡、2锚头、3浇筑孔、4灌浆柱、5外螺纹、6填块、7穿入槽、8夹板、9穿孔、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道冉,未经郭道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7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分离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