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封爆破的快速装药装置和爆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7417.4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7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平;廖名举;韩晓凌;陈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22 | 分类号: | F42D1/22;F42D1/00;F42D3/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阳志全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封 爆破 快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封爆破的快速装药装置,包括第一注液本体和设于第一注液本体一端的第一注液接口,第一注液本体呈圆柱状,包括弧形的承载部和间隔地设置在承载部上的多个柱状的第一注液单元,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注液单元之间连通设置,以通过第一注液接口注入降尘液,每两个第一注液单元之间形成供炸药放入的装药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注液本体内充满降尘液,利用注液本体之间的装药空间装载炸药,使得炸药与注液本体都可集成在装药单元中一同送入炮孔内,装药操作简单快捷,炸药与注液本体之间可以紧密接触,既保证了炮孔的填充密实性,使得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得到利用,降尘液也雾化更彻底,从而提高了降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封爆破的快速装药装置和爆破装置。
背景技术
爆破工程,是利用炸药爆炸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破坏炸药周围介质或使其变形,从而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的技术。采矿工程中,在矿石或岩石上钻凿炮孔称为凿岩,将炸药装入炮孔,把矿石或岩石从它们的母体上崩落下来,称为爆破,矿山爆破工程就是利用炸药爆炸来破碎岩石和矿石的技术。
常规光面爆破技术原理是炸药爆炸产生的应力波沿传播压应力以及沿切向传播拉应力,由于光爆空孔的设置,在光爆面炮孔圆弧连线两侧会形成集中拉应力,进而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最终导致炮孔间岩体产生初始裂缝,同时会多于其他方向上产生的裂缝,伴随着爆炸高压气体膨胀进一步打大初始裂缝。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涌现,其中隧道工程的数量、里程更是急剧性增长,而大量爆破工程施工也产生了严重的粉尘污染,若处置不当,轻则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不良,重则会导致尘肺病危害人体健康。
在常规爆破中,炸药与炮孔之间充斥着空气,当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爆轰波传递至空气,压缩空气做功造成能量流失,传递至岩体时生成的应力波强度显著降低。为了降低粉尘污染,在实际爆破过程中,通常将若干小的条状的水封袋与炸药同时放入到炮孔内,利用水封袋填充炸药与炮孔端面之间的空间。由于水作为一种不可压缩介质,爆轰波经过水介质传播到围岩时能量损失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作用于围岩的应力波强度往往较常规爆破大,有利于岩体破碎,而且,水介质在爆破作用下产生水楔效应,有利于围岩的进一步破碎。与此同时,炮孔中的炸药发生爆炸后,水袋中的水在高压高温的作用下变成细小水珠和水蒸汽悬浮在空气中,能起到吸附有害气体与捕捉粉尘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粉尘浓度和有害气体的效果。采用水封爆破,通过有效的爆炸可均匀分配控制岩石破碎,提高了炸药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增进了均匀的碎裂块度,降低炸药耗能与爆破施工成本。
但是,常规的水封爆破往往采用许多柱状小水封袋堵塞在炸药的端部,整个过程全靠工人利用木棒将小水封袋逐个推入相应的炮孔内,而单个开挖面上的一次爆破需要布置非常多的炮孔阵列,导致整个填充过程比较费时,而且,水封袋与炸药之间并无结合关系,水封袋与炸药的端部之间的接触仅靠木棒推力挤压实现,推力过大则水封袋破裂,推力过小则水封袋与炸药的接触效果差,爆炸后降尘液分散效果较差,导致除尘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封爆破的快速装药装置和爆破装置,可以快速实现炸药的填装和水封,提高了装药效率和爆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水封爆破的快速装药装置,包括第一装药单元,所述第一装药单元包括用于填充液体的第一注液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注液本体一端的第一注液接口,所述第一注液本体呈圆柱状,包括弧形的承载部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的多个柱状的第一注液单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注液单元之间连通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注液接口注入降尘液,每两个所述第一注液单元之间形成供炸药放入的装药空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注液本体为塑性薄膜形成的袋体。
或者,所述第一注液本体为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7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浴式熔融还原炉高温煤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复合弯掠式轴流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