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8766.8 | 申请日: | 2020-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8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乔海港;王艳华;陈洋洋;王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海港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顶板 防水 引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涉及到隧道防水领域,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贯穿防水层并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和混凝土层,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在混凝土层上的空槽内设置有砂石层、土工布层和过滤网板,能够将岩层渗水导入到防水层上开设的导流槽内,最后通过排水槽排出,砂石层、土工布层和过滤网板的设置对渗水起到了过滤的作用,能够避免导流槽和排水槽出现堵塞的情况,提高了本装置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当今社会,在地面交通压力日趋增大的城市中,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地下轨道交通日臻完善。由于城市地下工程大多埋深较浅,且开挖地段常伴有复杂的地面情况及地质条件,特别是在靠近地面水体和富水地质结构中,隧道顶板的防渗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隧道防渗水主要是在初支混凝土层与二衬之间包裹一层防水材料,当遇到地面渗水严重及富水地层大量涌水的情况,原先的防水材料就略显单薄,这就造成了隧道防渗水“防不胜防”的尴尬局面,而且现有的防渗机构没有设置导流结构,使得渗水不会被排出,进而使得渗水会缓慢腐蚀渗透进入防渗机构内。对顶板造成损伤。因此,发明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顶板防水引流结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贯穿防水层并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层的中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槽底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边缘与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边缘与混凝土层贴合连接,所述土工布层的内部填充有砂土层,所述土工布层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有砂石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底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柱呈等间距水平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橡胶层,所述防水橡胶层的上表面喷涂有防腐蚀涂层。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内壁上镶嵌有加强框架,所述加强框架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加强框架的上下两侧内壁。
优选的,所述加强框架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框架呈等间距线性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和混凝土层,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在混凝土层上的空槽内设置有砂石层、土工布层和过滤网板,能够将岩层渗水导入到防水层上开设的导流槽内,最后通过排水槽排出,砂石层、土工布层和过滤网板的设置对渗水起到了过滤的作用,能够避免导流槽和排水槽出现堵塞的情况,提高了本装置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顶板;2、防水层;3、混凝土层;4、固定柱;5、过滤网板;6、土工布层;7、砂土层;8、砂石层;9、导流槽;10、排水槽;11、防水橡胶层;12、防腐蚀涂层;13、加强框架;1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海港,未经乔海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8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