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29754.7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凯;袁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台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51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导轨 副滑块 润滑 油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该润滑油路包括端塑盖、反向器、套管、注油口、主油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循环沟道和第二循环沟道。端塑盖第一侧面上部设置有注油口,注油口连通主油路,主油路延伸至第一反向器和第二反向器,第一反向器和第二反向器外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交汇形成交汇口,主油路与交汇口连通,端塑盖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沟道和第二循环沟道,第一循环沟道与第一支路延伸方向相对应,第二循环沟道与第二支路延伸方向相对应,套管内壁开设有凹槽,第一循环沟道和第二循环沟道分别与凹槽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润滑油路具有使得润滑油分布均匀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导轨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
背景技术
在直线传动领域中,直线导轨副一直是关键性的产品,目前已成为各种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精密电子机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部件。线性滑轨主要是由一滑轨、一滑接于该滑轨上的滑块、二贴接于该滑块前后端上的端盖及若干的钢柱(珠)所组成,该滑轨、滑块与该端盖间共同形成有至少一循环回路供所述钢柱(珠)进行无限循环滚动。
为维持钢柱(珠)滚动的顺畅性,一般会于端盖上设有连通至循环回路的油路通道,以供润滑油能经由油路通道而注入到循环回路内,而对钢柱(珠)进行润滑。
由于直线导轨副运动频繁,直线导轨副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磨损严重,会导致直线导轨副滑块和导轨的使用寿命缩短。给与直线导轨副适当的润滑,可减少滚动部件之间摩擦,防止烧伤并降低磨损,在滚动的面与面之间形成油膜,可提高滚动疲劳寿命,同时润滑油(脂)可有效防止部件的生锈。但是现有技术中,直线导轨副的润滑油路结构一般是在端盖上设有连通至循环回路的油路通道,以供润滑油能经由油路通道而注入到循环回路内。但是,这种润滑油路结构使润滑油大部分集中于靠近注油口附近,难以均匀分布,容易出现润滑不足的情况,造成导轨副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用以解决向直线导轨副注入润滑油时润滑油大部分集中于靠近注油口附近导致的分布不均匀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包括端塑盖、反向器、套管,所述反向器和所述套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塑盖的第一侧面上部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连通主油路,所述主油路延伸至所述反向器,所述反向器包括第一反向器和第二反向器,所述第一反向器套装在所述第二反向器外部,所述第一反向器和所述第二反向器共用一个底面,所述第一反向器外弧面开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围所述第一反向器外弧面一周,所述第二反向器外弧面开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围所述第二反向器外弧面一周,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在底面交汇形成交汇口,所述主油路与所述交汇口连通,所述端塑盖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沟道和第二循环沟道,所述第一循环沟道与所述第一支路延伸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二循环沟道与所述第二支路延伸方向相对应,所述套管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循环沟道和所述第二循环沟道分别与所述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端塑盖的两个第二侧面上部分别设置有侧注油孔,所述侧注油孔连通侧油路一端,所述侧油路另一端连通所述主油路。
优选地,所述注油口两侧分别连通所述主油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导轨副滑块,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直线导轨副滑块润滑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台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台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29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