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据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34582.2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9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庄昊;王军;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田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转换 电路 | ||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转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源、微控制单元MCU外围控制电路和串口兼容电路;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和所述串口兼容电路供电,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串口兼容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容各家安防厂家的端口进而无法识别数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兼容市场上多家厂家的端口进而进行数据识别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燃气泄漏设备报警时,往往由于现场无人、报警传出声音小、现场人员不熟悉报警声音的意思等原因,导致一些燃气泄漏事故的加剧。通过升级改造,将燃气报警主机的数据直接发送到数据平台,由数据平台时刻监测,在燃气泄漏时,及时报警。
然而目前各大安防设备的厂家大多数实现本地报警,没有将数据上传到数据平台,即使进行上传,也受限各家安防设备的串口不同而导致无法数据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换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数据转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源、微控制单元MCU外围控制电路和串口兼容电路;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和所述串口兼容电路供电,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串口兼容电路。
可选的,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包括数据转发芯片U3和端子J2,所述数据转发芯片U3的7脚和所述端子J2的3脚连接,所述数据转发芯片U3的6脚和所述端子J2的1脚连接。
可选的,MCU外围控制电路还包括掉电存储芯片U2,所述掉电存储芯片U2的31脚和所述端子J2的2脚连接,所述掉电存储芯片U2的30脚和所述端子J2的4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端子J2的5、6脚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7脚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8脚悬空。
可选的,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和电阻R36的1脚连接,13脚和电阻R33的2脚连接,电阻R33的1脚连接3.3V电源正极,电阻R33的2脚连接芯片U7的1脚。
可选的,所述串口兼容电路包括串口芯片U7,芯片U7的4脚连接电源的负极,8脚连接5V电源的正极。
可选的,所述串口兼容电路包括串口芯片U10,芯片U10的10脚和电阻R36的1脚连接,芯片U10的9脚和电阻R33的3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串口兼容电路包括电阻R35和电阻R36,所述电阻R35的2脚和R36的1脚连接,2脚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6的2脚和NPN三极管Q2的1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串口兼容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三极管Q2的2脚连接电阻R40的2脚,电阻R40的2脚连接所述串口芯片U7的2脚和3脚。
通过设计一种数据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包括:电源、微控制单元MCU外围控制电路和串口兼容电路;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和所述串口兼容电路供电,所述MCU外围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串口兼容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容各家安防厂家的端口进而无法识别数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兼容市场上多家厂家的端口进而进行数据识别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CU外围控制电路中的控制芯片的第一部分U1A的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4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恒温恒湿控制仪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