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36094.5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月林;高苗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润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7 | 代理人: | 赵以芳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汽车 人机交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包括系统中控面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块、安装板和中控槽,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位于中控槽内一侧,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侧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内侧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内侧设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焊设有安装板,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L型板,所述L型板底部通过第一阻尼轴转动安装有支撑块。整体装置使用灵活便捷,可助于人员在驾驶座上进行灵活的对中控进行操作,无需人员弯腰俯身,大大提高人员进行无人驾驶的体验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递进,现有汽车逐渐出现无人驾驶模式,在面对无人驾驶时,需要人员对中控的行驶方式进行控制和调整,需要人员不断的弯腰俯身操作,使用较为不便,使行驶人员的提高感大大折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包括系统中控面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块、安装板和中控槽,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位于中控槽内一侧,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侧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内侧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内侧设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焊设有安装板,所述系统中控面板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L型板,所述L型板底部通过第一阻尼轴转动安装有支撑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和连接块之间分别通过第二阻尼轴转动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槽一侧和系统中控面板背部顶部和底部均嵌设安装有吸磁块。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通过螺纹杆与中控槽内一端底部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槽顶部和底部分别卡设有扣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中控槽实现对系统中控面板进行装配,使用时,人员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转动连接实现对系统中控面板的进行上下拖拉调节,并利用第二阻尼轴使第一阻尼轴实现左右转动调节,使系统中控面板能够以最贴合的角度置于行驶人员面前,使人员在进行无人驾驶时,能够更加便利的对汽车中控进行控制操作,最大化的贴合人员不同坐姿的使用需求,使人员对汽车的操控更加便捷,无需俯身弯腰等额外动作。
2.通过第二阻尼轴的转动,依次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推送折叠,使其回位中控槽内,并将系统中控面板对中控槽进行盖合,使系统中控面板实现回位,通过吸磁块可助于系统中控面板与中控槽之间进行磁吸连接,增加系统中控面板盖合的稳定性;整体装置使用灵活便捷,可助于人员在驾驶座上进行灵活的对中控进行操作,无需人员弯腰俯身,大大提高人员进行无人驾驶的体验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系统中控面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系统中控面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图2中A 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6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