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36325.2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7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蒋佩娟;宇丰;方降龙;陆海亮;杨阳;程红霞;方海超;郭子薇;张强;董献彬;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代群群 |
地址: | 230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量 自养 硝化 装置 污水处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本申请要解决的是缺氧池中投入的填料量过大时,微生物的增殖及副产物的沉积,影响溶液中溶质的传递过程,降低材料的利用率,使得缺氧池内的脱氮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缺氧池中设置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包括框体和容纳框体的池体,池体上安装有提升装置和升降装置;提升装置与框体连接,用于控制框体相对于池体升降;升降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池体上的卷线盘,及一端缠绕在卷线盘上,另一端连接在框体上的绳索,根据水质选择性的移入或移出附加的填料,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缺氧取的释磷脱氮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及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很多,其中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我们常见的普通曝气法、氧化沟法、A/B法、A2/O法属于前者,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属于后者。活性污泥法常用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是将厌氧池、缺氧池或好氧池等集中一体的设备。其中,缺氧池是相对厌氧和好氧来讲,一般是指溶解氧控制在0.2-0.5mg/L之间的生化系统;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传统反硝化技术却需要消耗大量有机碳源,此外,部分地区受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市政污水中C/N普遍较低,导致传统结构缺氧池中的脱氮效果极差。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关注利用单质硫还原硝酸盐的方法,可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利用单质硫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并将其还原为氮气,以实现反硝化脱氮过程。然而,目前的技术普遍将生物载体简单堆积在一起,由于微生物的增殖及副产物硫酸钙的沉积,会极大的影响溶液中溶质的传递过程,降低了含硫材料的利用率;且缺氧池水流较快,与材料接触时闰较短,使得缺氧池内的脱氮效果不佳。
经检索,中国发明申请公布号CN111056633A,申请日为2020年01月07日,发明名称为:双硫法自养反硝化脱氮方法及双硫法自养反硝化池,公开了在硫自养反硝化池内分别加入液体硫源和固体硫源,污水从进水管进入硫自养反硝化池内,自养反硝化菌分别以液体硫源和固体硫源为电子供体进行液-液传质的脱氮反应以及固-液传质的脱氮反应,脱氮反应结束后的净水由出水口排出,该方案通过将填料分成固液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填料堆积导致的活性污泥副产物堆积的问题,但不附着于填料的微生物在液态条件下于污水领域普遍生长不好,影响缺氧池的实际处理效果,使得污水处理的量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氧池中总氮过高,C/N比过低时,投入的填料量过大而又简单堆积,造成微生物的增殖及副产物的沉积,影响溶液中溶质的传递过程,降低材料的利用率,且缺氧池水流较快,与材料接触时间较短,使得缺氧池内的脱氮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缺氧池中设置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根据水质选择性的移入或移出附加的填料,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缺氧取的释磷脱氮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量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包括框体和容纳框体的池体,所述池体上安装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与框体连接,用于控制框体相对于池体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池体上的卷线盘,及一端缠绕在卷线盘上,另一端连接在框体上的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卷线盘活动安装在池体侧壁上;所述池体上安装有转向轮组,转向轮组用于支撑绳索并根据卷线盘的具体安装位置调节绳索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轮组包括安装在池体边缘上的第一转向轮、竖直设置的第二转向轮,用于将绳索从卷线盘处导至池体上方,然后由安装在池体上的悬臂支撑的第二转向轮将绳索导至池体中的框体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6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补偿的飞机活动翼面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舒适型印花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