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39624.1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8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友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A01K9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3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光导纤维 结合 浮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电子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透明的玻璃纤维柱状体,所述的漂脚顶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于所述漂身的底部,所述电子发光组件的电池及发光体安装于所述漂脚与漂身连接处的漂身内,所述电子发光组件的光导纤维体自发光体处向上经漂身及漂尾内部延伸至漂尾顶端。本实用新型其漂尾的亮度更柔和,不会产生眩目感,成本更低,不易变形,且浮漂整体在水中的稳定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下沉或上浮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因此,能否清楚的观察到浮漂的下沉或上浮动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清楚观察浮漂动作,普通浮标都是在漂尾(浮于水中时处于上面的一截)交替涂有不同颜色的漂目,通过浮于水面上的漂尾部分的颜色改变来判断浮漂下沉或上浮动作。此种浮漂虽然能从一度程度上通过浮漂动作了解鱼咬钩情况,但当阴雨天光线较暗,或者是夜钓时,垂钓者很难看清浮漂动作甚至完全看不到浮漂动作,为此,有人发明了夜光浮漂,其是在浮漂内安装微型电池(一般都是安装于漂尾内),漂尾内安装通电发光体,使用时接通电源后发光体(灯珠)发光,与发光体接触的漂尾(光导纤维体)将光导至整个漂尾从而使漂尾发光,便于垂钓者观察浮漂动作,但此种普通夜光浮标有几个缺点:1、浮漂漂尾整体为光导纤维体,导致浮漂的造价相对较高;2、整体为光导纤维体的漂尾较柔软,硬度差,易变形,在水体中的竖立性不好;3、由于漂尾整体为光导纤维体,导致垂钓者长时间紧盯浮漂后易产生眩目感,甚至会造成视力下降;4、为了缩短漂尾之光导纤维体的长度,其都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微型电池安装在漂身上部与漂尾的连接处,导致浮漂上部较重而下部较轻,“头重脚轻”的状态使浮漂在水体中的稳定性不好,易偏斜甚至“打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漂尾为玻璃纤维体与光导纤维体结合的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以及配套的主要由电池、发光体及光导纤维体构成的电子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尾为透明的玻璃纤维柱状体,所述的漂脚顶部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于所述漂身的底部,所述电子发光组件的电池及发光体安装于所述漂脚与漂身连接处的漂身内,所述电子发光组件的光导纤维体自发光体处向上经漂身及漂尾内部延伸至漂尾顶端。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的顶端过盈配合套接有一条透光套筒,所述透光套筒为圆筒状或十字状或螺旋形或其他多面体形状。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尾上涂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漂目。
有益效果:1、漂尾为透明的玻璃纤维体包裹发光的光导纤维体,其漂尾的亮度更柔和,不会使垂钓者产生眩目感更不会影响视力,其造价成本也更低;2、一般光导纤维漂尾易弯曲变形,而玻璃纤维漂尾的笔直特性不易变形两者结合硬度更高,既达到笔直不易变形,又更加透亮醒目;3、将电子发光组件的发光体及电池安装于浮漂整体的下半部,其重心下降,在水体中的稳定性更好;4、在漂尾的顶端加装了可移动的透光套筒,增加了漂尾的可视度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更可视位置;5、本浮漂可日夜两用,除晚上发光使用外,白天也可以通过光纤维发光使得漂尾更醒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发光体,5-电池,6-光导纤维体,7-漂脚与漂身的螺纹连接处,8-透光套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友,未经刘大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9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停车场用车板安全防坠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食品检验的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