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2379.X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9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李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冰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7/02 |
代理公司: | 烟台翰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5 | 代理人: | 王志东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储淤池,储淤池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立柱,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架板,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内侧开设有开槽,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第一传动带远离第一皮带轮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多采用管道进行抽取淤泥,此类方式遇到大型固定块状淤泥时便容易造成堵塞,清淤效率不高,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淤泥得不到清理,沉积在水底,可能会引发水利工程瘫痪、崩溃,因此需要对排水定时进行清淤,保证河道的畅通。
但现有的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多采用管道进行抽取淤泥,此类方式遇到大型固定块状淤泥时便容易造成堵塞,清淤效率不高,使用不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多采用管道进行抽取淤泥,此类方式遇到大型固定块状淤泥时便容易造成堵塞,清淤效率不高,使用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储淤池,所述储淤池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立柱,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架板,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侧开设有开槽,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远离第一皮带轮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第二皮带轮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贯穿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输淤篓,所述输淤篓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输淤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柱和顶板均由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所述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位于顶板底部的四角处,所述立柱与储淤池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淤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输淤篓沿传送带方向两侧等距设置,所述输淤篓与转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分别连接第一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宽度大于第一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传动带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与输淤篓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所述弹簧位于合页的内部,所述盖板与输淤篓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杆分别位于传送带的外侧,所述转杆依次贯穿传送带和输淤篓。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冰,未经李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2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