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6846.6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9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1300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后路 术后 恢复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底板,底板底端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双刹轮,且底板顶端面的前端均固定有支撑筒,支撑筒外侧壁的顶端均螺旋连接有与其相垂直的支撑螺栓,支撑筒的顶端口内插接有拱形手扶杆;底板顶端面的后端均固定有前后同轴的多个固定插杆,左右对称的固定插杆上插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顶端均连接有弯杆,且弯杆的端部均安装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够对腰椎后路术后的患者进行恢复训练,又能够在恢复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腰椎进行防护,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椎体较大、棘突板状水平伸向后方,相邻棘突间间隙宽,可作腰椎穿刺用,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人体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椎板内缘成弓形,椎弓与椎体后缘围成椎孔,上下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两个椎体之间的联合部分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它是一种富含水分、呈胶冻状的弹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围是纤维环,一层层的纤维环把两个椎体连接在一起,并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腰椎病在我国属于高发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上班族也逐渐步入了这一行列,主要类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在腰椎后路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护理和恢复,但是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对术后的腰椎进行保护,防止恢复锻炼造成腰椎位置发生二次伤害,但是现有技术的恢复装置不能够在恢复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腰椎进行保护,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恢复装置不能够在恢复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腰椎进行保护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腰椎后路术后恢复护理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底板,所述底板底端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双刹轮,且底板顶端面的前端均固定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外侧壁的顶端均螺旋连接有与其相垂直的支撑螺栓,所述支撑筒的顶端口内插接有拱形手扶杆;所述底板顶端面的后端均固定有前后同轴的多个固定插杆,左右对称的固定插杆上插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端均连接有弯杆,且所述弯杆的端部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壁上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前侧壁上铺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前侧壁上通过第一魔术贴粘接有柔性垫,且海绵垫的左右侧壁上均连接有上下对称的松紧绑带,左右对称的松紧绑带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相粘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拱形手扶杆的端部在支撑筒内上下自由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螺栓的端部均延伸至支撑筒内,且支撑螺栓的端部可沿支撑筒内与拱形手扶杆端部的侧壁相抵。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可过渡配合套接在所述固定插杆的外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和弯杆为同一材料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所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与正常人腰椎的弧度相吻合。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底板、双刹轮、支撑筒、拱形手扶杆、固定插杆、固定套筒、弯杆、弧形板和海绵垫的设计,既能够对腰椎后路术后的患者进行恢复训练,又能够在恢复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腰椎进行防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6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