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7370.8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9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耀;于丽;刘论;张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入路微创 髋关节 置换 专用 显露 拉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包括钩尖,所述钩尖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的中间设置有加宽钩体,所述第一钩体远离加宽钩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手柄。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简单实用,实施中能够耐受反复高温高压消毒,钩尖的弧度设计能够增加拉钩的固定稳定性并减少髋臼骨折的风险,钩尖与钩体倾斜的设计能够增加显露的有效性,钩体增宽处的加宽、弧形、抛光及边缘圆滑处理能够增加器械的软组织友好性,减少肌肉纤维切割、牵拉等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钩体末端的粗糙化和增粗手柄可以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并容易实现对整个钩体的轴向旋转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
背景技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髋部疾病的常用术式,临床应用广泛,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诸多微创髋关节术式被研究并推广于临床,尤其是前入路微创技术已经被绝大多数关节科医师所认可。
然而手术创口的缩小带来手术视野的减小,使得深部组织显露困难,尤其以髋臼结构的充分显露最为困难。既往临床采用的髋臼拉钩多是基于传统术式设计,拉钩使用中放置定位困难,需要广泛切除附着于髋臼缘上的正常关节囊和肌肉组织方能安放拉钩,固定费力,往往需要使用者用特殊角度用大力气才能将拉钩牢固固定于骨床上,显露不充分,直柄的拉钩不容易将肌肉完整拉开因此达不到充分显露手术视野的目的,钩尖尖锐造成与髋臼骨床接触部位的应力集中从而出现骨折,拉钩钩体窄容易造成拉钩与髋关节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形成剪力切割,导致肌肉挫伤,造成医源性损伤,因而需要设计新型髋臼暴露装置来兼顾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微创与显露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包括钩尖,所述钩尖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的中间设置有加宽钩体,所述第一钩体远离加宽钩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钩尖远端呈弧形设置,所述钩尖的弧形直径设定为52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拉钩分左右分别设计,所述钩尖的弦与第一钩体的长轴有逆钟向30°的倾斜角(右侧用)和顺钟向30°的倾斜角(左侧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钩尖的远端边缘呈锯齿状设置,所述第一钩体的侧面长轴为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宽钩体靠近钩尖的一端与钩尖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加宽钩体的宽度为55mm,所述加宽钩体的长度为1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手柄呈圆柱形设置,所述手柄的直径为30mm,所述手柄的长度为1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设计简单实用,实施中能够耐受反复高温高压消毒,钩尖的弧度设计能够增加拉钩的把持稳定性并减少髋臼骨折的风险,钩尖与钩体倾斜的设计能够增加显露的有效性。
钩体增宽处的加宽、弧形、抛光及边缘圆滑处理能够增加器械的软组织友好性,减少肌肉纤维切割、牵拉等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钩体的粗糙化和增粗手柄可以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并容易实现对整个钩体的轴向旋转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专用髋臼显露拉钩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7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窝芯复合钛板
- 下一篇:一种微电气动美容养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