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8765.X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7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昊锟;李家硕;王彩琴;董筱雨;薛世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昊锟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董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德阳市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塑料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包括:盒体、隔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板将盒体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盒体内装有待检测液体,隔板具有检测缝隙,检测缝隙一端处于待检测液体内,另一端处于待检测液体外,隔板设有连通口,连通口低于待检测液体的液面;第一电极设于第一部分内,第二电极设于第二部分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处于待检测液体内。本实用新型使溶液与空气形成气‑液两相界面,在放大化微流控芯片的基础上,检测气‑液两相界面处的微塑料,方便、准确的获得检测结果。而且,隔板可以方便的取出,便于清洗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易于阻塞、检测芯片耗材难以再利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塑料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微塑料直径微小,易与海洋生物发生相互作用,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在其组织和器官中蓄积和转移,对机体产生毒害。随着食物链富集,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由于检测、观测、和微分析上的缺乏,目前,人类器官以及人类排泄物都已经检查出了微塑料。于是在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之后,微塑料成为了比较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检测、迁移、污染、生态效应等等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大量的研究工作等待科研人员的努力。而在这些科研工作中,检测方法是必要手段。目前正在发展的微流控芯片电感检测手法,存在芯片耗材一次性使用、微通道易阻塞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液体表面微塑料检测装置,包括:盒体、隔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并将所述盒体分隔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盒体内装有待检测液体,所述隔板具有检测缝隙,所述检测缝隙一端处于所述待检测液体内,另一端处于所述待检测液体外,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中液面处待检测液体与处于所述第二部分中液面处待检测液体可通过所述检测缝隙连通;
所述隔板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低于所述待检测液体的液面;
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处于所述待检测液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设于所述隔板底部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从所述盒体的顶边延伸至所述盒体的底边,所述隔板的两个侧边分别插入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底部与侧壁之间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中间设有卡槽,所述隔板卡入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缝隙宽度为40μm-100μm。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使溶液与空气形成气-液两相界面,在放大化微流控芯片的基础上,检测气-液两相界面处的微塑料,方便、准确的获得检测结果。而且,隔板可以方便的取出,便于清洗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易于阻塞、检测芯片耗材难以再利用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面微塑料检测装置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昊锟,未经李昊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8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喷雾机的进水室
- 下一篇:全自动小型化液压盘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