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48914.2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5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罗成喜;刘海超;张晓明;颜彪;黄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12;E02D27/5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发军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基础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所述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包括套装在风机基础顶部的圈梁;所述圈梁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沿着圈梁径向设置的紧固装置安装孔,所述紧固装置安装孔内装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压紧部和垂直于压紧部设置的圈梁连接部;所述紧固装置的压紧部穿过所述紧固装置安装孔后通过弹性垫块紧压在所述风机基础外壁面上;所述圈梁连接部与所述圈梁的外壁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单桩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由于点固定不好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尤其涉及海上风机基础圈梁和单桩之间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风电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
海上风机基础则可以比作整个风电场根本。所有的风力发电的风机都是固定在风机基础上的。
风机基础一般有单桩和导管架等几种方式,而单桩施工工期最短,单桩是目前最普遍的风机基础形式,单桩风机基础打桩后会在上部安装套笼平台。
目前单桩风机基础打桩后所有的上部平台都需要进行固定,目前普遍的套笼固定方式是通过2个左右的螺栓顶到单桩基础上中间只加一层橡胶薄片,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破坏油漆进而导致破坏结构等问题。同时传统固定方式采用灌浆方式固定单桩与套笼的连接,此种方式需要海上施工,施工复杂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海上风机基础圈梁固定普遍存在的硬连接缺少有效减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该套笼固定结构可以保证圈梁和单桩的可靠连接,增加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应力集中,尽可能地避免了油漆破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机基础套笼固定结构,包括套装在风机基础顶部的圈梁;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圈梁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沿着圈梁径向设置的紧固装置安装孔,所述紧固装置安装孔内装有紧固装置;
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压紧部和垂直于压紧部设置的圈梁连接部;
所述紧固装置的压紧部穿过所述紧固装置安装孔后通过弹性垫块紧压在所述风机基础外壁面上;
所述圈梁连接部与所述圈梁的外壁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相连。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新型的方式完成套笼固定,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单桩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由于点固定不好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紧固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且紧固装置的纵剖面整体呈T字型。
所述弹性垫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压紧部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与弹性垫块连接后的整体长度大于圈梁的壁厚。
为了避免产生间隙,所述圈梁连接部与所述圈梁的外壁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为了提高耐腐蚀性能,所述弹性垫块为三元乙丙橡胶垫片。
优选地,所述风机基础为海上用单桩基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的圈梁和单桩本体连接有应力集中和缺少有效减震以及圈梁受力容易产生油漆破坏缺陷,可以保证圈梁和单桩的可靠连接,增加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应力集中,尽可能地避免了油漆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桩基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48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压站上部组块连接节点
- 下一篇:一种模板的可伸缩支撑结构和模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