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53043.3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7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舰;吴刚;隋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军舰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徐思波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可调 矩形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板,底板远离地面一侧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护板,第一支护板远离底板一侧开设有空腔,空腔内插设有第二支护板且两者滑动连接,空腔靠近底板一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轴线与第二支护板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一丝杆与第二支护板螺纹连接,第一丝杆靠近底板一端均套设有从动锥齿轮且两者固定连接,另设有转轴,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丝杆的轴线,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转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底板靠近第一支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可折叠,便于储存收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在岩土工程的人防施工中,首先需要一个基坑才能施工,现有的基坑支护装置一般采用木头和钢管支架结构,稳定性差,防护能力较低。传统的支护装置为固定结构,不可调节,无法支撑各种类型的基坑,支护装置在搭建时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延缓施工进度,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误。
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88303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铰座,第一铰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支护板,支护板的侧面固定有第二铰座,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导轨槽与支架,导轨槽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导轨槽的顶部固定有限位杆,导轨槽的内部设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槽与通孔,第二通槽的内部贯穿有活动杆,通孔的内部贯穿有滚动杆,滚动杆的杆端贯穿于第一通槽,滑动块的顶部固定有第三铰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得该装置可折叠化,便于调节支撑角度的同时,也方便可了收纳,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了底板的抓地力,保障了支撑效果。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不能调节支护板防护范围,只能对固定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护,使用范围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第二支护板插设于第一支护板,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与第一丝杆的配合可以对第二支护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远离地面一侧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一支护板远离所述底板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插设有第二支护板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空腔靠近所述底板一侧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护板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支护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靠近所述底板一端均套设有从动锥齿轮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空腔靠近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板,另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转轴通过支撑板与所述空腔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转轴转动,进而转轴两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第一丝杆转动,控制第二支护板移动,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基坑的深度将第二支护板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台与滑块,所述滑台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台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护板与所述底板的铰接处,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底板一侧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护板铰接,所述滑块侧壁固定件有卡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军舰,未经张军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53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燃油锅炉尾气降温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土工程支撑安全保护装置